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过大年。过大年,吃团圆饭,鸡鸭鱼肉糖果点心固不可少,可最不能少的还是那又酥又软、又鲜又香的大肉粽呀!
腊月三十儿,冻死寒鸦儿。可是,做父母的天还没亮却早早就起床了。砍柴、刷锅、煮粽叶、洗粽叶、淘糯米、泡糯米、泡绿豆、切肉……手冻得跟胡萝卜似的,心底却乐呵着呢。漂泊在外的儿女难得回家过年,得让他们吃上一年只包一回的大肉粽呀!这么一想,劲儿铆得就更足了。
粽叶煮得由绿变黄就可以捞出来洗了,用清水将叶面上的污渍细细抹掉,然后晾干。淘掉杂质的糯米要泡上个把小时,泡涨后滤掉水,洒上盐巴和料酒均匀搅拌。绿豆泡涨后要用手将绿豆衣搓出滤掉。做馅儿用的猪肉可以是五花肉,也可以是槽头肉,要膘中带瘦,然后切得不长不短,不粗不细,拌上面酱,再腌个把钟头,让面酱的香渗透到肉里去。
待一切材料准备妥当,就可以包粽子了。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先找一个团箕来,这是一个用竹片做的圆东西,平常是用来扬米的,城里的孩子大概没见过。把团箕搁在小凳上,将一根细绳放在团箕里,铺上四片粽叶,上两片下两片,互相叠置,摊平,倒上一碗糯米,用手划出一道凹儿,填上酱肉和绿豆,再覆上一碗糯米,令中央高耸两端倾斜,这是为了预示来年五谷丰登;然后,将两侧的粽叶拢紧系上细绳;接着,将两端的粽叶向后对折,这一折要一丝不苟,折完一头再折另一头,手劲要轻而缓,半点含糊不得,否则一不小心,粽叶就被折破了。
系粽绳也是一道学问。一根粽绳绕两圈,拧一个结,另一根粽绳压住前一根的末梢,也拧一个结。这样一根接一根地系,保持一定的距离,到最后结成一道麻花。一根根细绳紧紧相连,好似一家人心意相连,团结一致。粽绳要系成八道,取其谐音发财之意。系粽绳要不紧不松,紧了会勒破粽叶,松了,煮出来的粽肉上没有痕印,不吉利。一道痕印就是一块粽子,就是一个美好的祝愿。
这样“正襟危坐”了几个小时,好不容易才将二三十斤糯米包完。然后,就该煮粽子了。煮粽子要用大锅,水要漫过所有的粽子。这一煮,从三十的下午一直煮到初一的早上。这期间要不断地添柴火,以便保持火苗的旺盛。水开了之后,就要用慢火煨了,塞进火灶里的都是粗粗的木条。这样彻夜煮出来的粽子肉色红润,酥软清香,滑而不腻。据说粽子煮得愈久,肉色愈红润,来年的日子过得愈红火。添柴加火的工作一向是做父母的事情。除夕夜的烟花爆竹寂静下来之后,儿女都睡下了,做父母的就轮班来守在灶旁,谓之守岁。其实,这是为了守着那一锅冒着清香的粽子呀!
大年初一的早上,儿女们大口大口地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粽子,做父母的揉揉双眼笑了。啊,那岂只是一个个又酥又香的大肉粽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