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期待着明天,可是,我们到底有多少个明天。
叶的落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有这样一个佛家故事:一个冬晨,佛陀与尊者阿难一同入城。在城里见到一对老夫妇,衣衫褴褛瑟瑟发抖地拄着拐杖,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及点火取暖。佛陀就向阿难说:“这一对老夫妇,如果他们在少年青壮的时候就能够勤求财物,现在可能已是城里的大富;或者他们那时能够精勤修学,现在也可能已是得道高人。即便他们到了中年,如果不虚光阴,努力工作,现在亦可能成为城中的中富、小富人家;或者他们以中壮之身修行勤学,现在也可能成为智慧之人。但是,他们一生都没有珍惜光阴,庸庸无为,以至现在老了,身体衰弱,又无钱财,更无谋生的智慧与技能,只能像一对老鹳雀,在垃圾池里觅食。”于是,佛陀口颂一首偈语:“少不修梵行,亦不聚财宝,犹如老鹳雀,栖止守空池。不修于梵行,壮不聚财宝,念壮所好乐,住立如曲弓。”再试想,历史上那些为人类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杰出人士,哪一个不是通过“及时当勉励”,把人生演绎得丰富而有意义呢?
不说身体正常的人,就拿张海迪来说。一个身体的三分之二都失去知觉的高位截瘫者,竟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了英语、日语、世界语等,在完成了《海边诊所》等多部书籍翻译、写下大量文稿的同时,还积极频繁地参与多种社会活动。一个残疾躯体为何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创造非凡,成为一代青年的楷模?原因之一就是她紧紧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时光,让生命焕发了活力。
伏尔泰曾在一次聚会上出了一个谜让大家猜:“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在众说纷纭中,一位叫查第格的学者猜中了:“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作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抠去,时间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文嘉的《今日歌》和《明日歌》更是许多人耳熟能详。但今日何其少?明日何其多?虽然早有前人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但依有后人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我们之所以奋斗,是为了一个光辉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