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了,那渐渐缠绵的桂香正这样告诉我。
江南的球,总是来得特别缓,非要等到寒蝉残鸣的声音都再听不到,才恍然大悟,呀!原来秋天早已来到。这时往往就已是深秋了,秋意正浓的时候。而校园内外随处可见的,是早换上了秋装的各种景致。
那被晨雾濡湿的校道两旁的樟树,仍同夏季一样浓荫如墨。只是细细望去却不难发现,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的闪着点点赤红的颜色。宛如一阙厚垂,在平和的旋乐声中,忽的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 笛音。为原本冗沉的道路,平添了几分活泼。
秋天像是打马而来的灵动女子,眼角眉梢皆带着明媚而温婉的笑意。
若从悄悄变化的香樟树中,你只能窥到她小小的衣角的话,那么花坛里满满的落叶以及各处逐渐变红边赤的树木,大约就是秋的大半裙摆了。落叶倒是不怎见到,被勤劳的同学扫去了多半,于是那满树的红叶便成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说起来,最红的那一棵在文化楼后面。那叶子像是用血染过一般,红得极纯。偶尔被风吹掉几片下来,只一眼,便像人看到了整个秋天。
这里的秋天,雨是特别多的。总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噼里啪啦下得人措手不及。它不似春雨淅淅沥沥的轻柔,也没有夏雨轰轰烈烈的强势,却更是惹人喜爱。像是灵动且活色生香的女子,时柔时急,或又带着几许哀婉的气质,不经意间就拽住了人的心。
秋雨过后,最令人惊喜的应是校园各处的地面了。它本就是深一块浅一块的色泽,只是晴天时看的不怎么明显。予以罗,鲜明的对比就突显出来。这儿一块深色,那儿一砖浅色,像出自某名家之手的抽象画,自上往下望去极是讨喜。
洗墨池已退去了夏季少女般蓬勃的朝气,渐渐淡然起来。如同夜宴后洗尽铅华的美人,恬淡静雅,不施粉黛却依旧清丽逼人。墨池里接天的莲叶如今也只剩了茎秆,沿着明净的水波,与墨香秋风一起,静诉这水与墨的地老天荒。
留得残荷听雨声,到秋雨淅沥的时候,这里又该是另一番风韵了。
墨池边总萦绕着萧萧的冷风,越到深秋,风便刮得愈烈,卷过林木树梢卷进教室,发出低低的啸声吹的人从指尖到骨髓都是凉的,心里却忍不住生出羡慕之意——这样快乐而奔放的风,无论吹到哪里都不会消亡的吧!它无所需求,亦无所羁绊,这般自由放浪的形态,如何不叫人心向往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的学府的秋天总带着浓厚的文化积淀的气息。
雏菊微合了眼,正重温着昔日被那低吟浅酌,轻唱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姓男子握于指尖时,残留的丝丝温香,儿树树赤火红叶,人窸窣地谈论着那停车下马,喂一片绚烂秋景驻足留恋的多情诗人,学府的每一处,似乎人能见文人墨客当年翻飞的衣袂,濡湿的青衫。他们隔着千年浩瀚的时光,却仍带着洞彻古今的光芒,于水墨交融之中,一一再现。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而变衰。”一说到秋天,人们总不自觉得露出几分寂寥。我却一直觉得秋的恬淡静美,饶是春天再怎么风景绚丽,夏天再怎么热情奔放,冬天再怎么银装素裹,也是比不上的。
忙碌的学习之后,不如从浮生中偷得半日清闲,于一个暗香浮动的午后,携半卷清词,顶着秋季薄凉的日光,与墨池残荷一道静看云起,细品着秋的脉脉温情,无酒亦沉醉。
此间,又温柔了多少岁月,惊艳了多少时光?
郁达夫热爱北国之秋,是因为它之于他不只代表一个秋天,而卧一直深味这校园秋的原因,细细想来,应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