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过头来,,恍如游园惊梦,一番阅览,掩卷熄灯,就此遁入静默。(引用七堇年的《与君》中的句子,增加文学色彩与神秘色彩,渲染气氛)
——题记
风吹过青石板桥,拂过杨桃树梢,又刮起几片落叶,唤醒屋檐下的风铃,伴着清脆的响声停在了我的面前,郁郁地踱着步。(拟人化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为后文铺垫)
街上弥漫着尘土与阳光,空无一人。独自一人漫步于街上,想着心事,一阵风刮过,叶子在我面前打着旋子。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在呼唤我的名字,亲切却渺远,回望,却见那幼时的老巷,如一只眼,注视着我、呼唤着我。(继续铺垫,缓慢入题;)
“叮、叮、叮”,首先映入眼帘的,依旧是那个风铃(与上文顺序呼应)。曾记幼时,我和小伙伴们无数次拨动那个风铃,听着那清脆的声音哈哈地笑。这时就会有一个老奶奶拄着拐杖牵着她的孙女颤颤巍巍地从屋里走出来。看见我们,她也不喝斥,只是温柔地看着那摇晃的风铃,慈祥的笑容仿佛天边的云霞(比喻,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末了,她会拿出几颗被亮晶晶的塑料纸包裹着的水果糖,作为我们代替腿脚不便的她送她的孙女去上学的酬劳。
再往老巷深处走,便有了那茂盛的杨桃树(与上文顺序呼应)。抬头望去,绿叶丛中缀满了大大小小的黄绿色的星星果实,甚是可爱(环境描写渲染温馨气氛)。不觉间向前走了一步,脚下枯叶随即发出“咔吱”的声响。我一惊,低头——杂乱的枯叶中,几根白色的粉笔线显露了出来。我俯身,小心翼翼拨开落叶——一座完整而清晰的“房子”呈现在我眼前。怯怯地试着跳了一下,“你也跳,我也跳,跳得太阳落西山……”熟悉的童谣又一次回响在了耳畔(引用童谣,增强文章真实感),却又消失。我凝视着地上的粉笔线,歪歪扭扭,心中有些怅惘——昔日的游戏,又有谁在坚守那份乐趣呢(反问增强语气,增强深刻性)?
再向前,就到了老巷的尽头,那两侧护栏长满了墨绿的青苔的石板桥(与上文顺序呼应),微微拱起,以它厚重的身躯阻挡了外界的喧嚣,护住了老巷里的安宁。轻轻踩上去,一声沉重的叹气,仿佛挽留,仿佛无奈。
终于走出了那幼时的老巷,却又不舍,回望,却只有一片荒芜,恍如游园惊梦(照应)。直至梦醒,重走来时路,又见那如一只眼般的巷口,才能慢慢体会(从事例到议论的过渡):
甘世佳在《她是一条河》将他幼时生活的愚园路比作一条河(引用,增强文学性;类比),那么我想,这条老巷就像一只眼,一直注视着从这走出的每一个孩子,我们思念它时就会回望,与它那深情的眼眸对视,虽永远回不到过去,却可以保有每一份童真与欢乐,(议论升华主题)直至遁入静默(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