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游遍了世间的角角落落,因为它无所牵挂;
河,流过了雪山森林,流过了小桥村庄,因为在它心里,只有蔚蓝的大海。
物方如是,人亦如此。能够摒弃过多的欲望才是一个人智慧光芒的闪现。
人之精力,恰如池中之水,池有方圆而水有定量。此盈则彼竭,此消则彼长。无限制地放纵欲望,会分散一个人有限的精力,最终将会将他导向一事无成的败局。
一位年轻人遁入空门,希望通过修行的方法,将自己引至通达之境。但是有一天,他与僧人们一同吃饭时,突然想到:“我为什么不能够有一个更加别致的饭碗呢?”于是当天夜里,他偷偷溜下山,买了一个银制的钵,第二天果然在自己的师兄师弟面前风光了一回。从此,他沉湎于自己无穷的物欲,为种种琐事所累,再无余力研习佛经禅理。春秋交迭,它的同门师兄均学有所成,甚至有的成为了高僧。年轻人却少有长进,只是在深山古寺之中蹉跎了岁月,虚掷了年华。
这个故事里,年轻人的失败,便应归咎于他过于繁杂的欲望。过分追求物质上的风光,大大拖累了他参禅悟道的进程。于是,本想在生活点滴中处处超过其他僧人的年轻人,最终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偏离了自己人生的主旋律,忘却了修行的最终目的,结果落得一事无成。此前车之鉴,不可不知。
是的,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应有一个“主旋律”,有一个最长远、最有意义的追求。去奢简欲,能帮助你平心静气,远离杂念,做到“心系一处”,向着自己的目标全速行进。正所谓“关上灯,真正的星空才会更加璀璨”。
这样的成功例子还有很多,曹雪芹清粥寡食,潜心写作,使《红楼梦》登上了古典文学的顶峰;华罗庚安于清贫的物质生活,在极简陋的条件下,写成了六十多万字的《堆垒素数论》;爱因斯坦成名后,无心享受生活,而是继续攀登科学之峰,成为挑战统一场论的先锋部队,一生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贡献……
一个人的清醒与迷失,幸福与不幸,脱俗与庸俗,往往就分界在一个“欲”字,以及其对待“欲”的态度上。繁杂的世间,诱惑太多,热闹太多,迷失也就太多。“即使将我关在果壳,我也是无限空间之王”,英国作家王尔德如是说。我们需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欲望,摒弃过重的欲望,于喧嚷红尘之中,辟一方心灵的净土,引一泓智慧的清泉,用来滋润自己繁忙的躯壳、疲惫的灵魂,时时洗净自己的追求与信仰。
不需要太多东西,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