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的年少时代1000字

2024-05-3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1894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在湖南宁乡县花明楼的炭子冲,在炭子冲的山坡下,坐落着一座当地庄户人家典型的农舍,十来间土墙瓦顶的房舍,他的父亲刘寿生和母亲鲁氏都已到了中年,尽管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是,他们也格外的亲近他。因为在叔伯兄弟中排行最后,因而被家里人成为九满或九伢子。按照家族谱系他的名是绍选,字是渭璜,刘少奇是在参加革命的时候自己起的。

  父亲刘寿生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大儿子刘墨卿和二儿子刘云庭都读了三四年的私塾。由于孩子多,弟弟妹妹们一个接着一个,哥俩不得不中断学业,较早的担负起了家庭劳动的胆子。老三刘作衡上了六年私塾。刘寿生去世后,19岁的刘作衡成了全家的总管,安排农耕,筹划经济。父亲希望九伢子多读几年书当个医生,母亲的勤劳,坚毅和任劳任怨在刘少奇的年幼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五六岁时就跟着哥哥到田边山脚看牛,割草,跟着姐姐到山上拾柴,摘野菜,或者帮父亲和母亲到稻田里菜园子里除草捉虫。年岁少长的时候就和其他邻家孩子一样参加各种劳动。

  1906年,八岁的九伢子到了离家三里的柘木冲上私塾。学习三字经百家姓。文弱的九伢子品学兼优,一次先生给石榴吃,九伢子范围内给大家吃,老师赏识他,接着讲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理,这位老师就是她作为共和国主席时说的“我永远忘不了这位,教我做人教我识字的的启蒙老师朱赞庭。”一年后九伢子转到了罗家塘,师从朱熙庭,接着学习论语,孟子和诗经。开始读背抄默常常的第一名。在上学路上遇到恶狗时用热芋头治他,深得同学的好评。1909年十一岁的刘少奇,洪家大屋读书,洪家幼子洪赓扬的母亲让儿子与刘少奇以兄弟相称,并按当地风俗结拜为盟兄弟。先生是杨毓群。在洪家大屋刘少奇的视野开阔了,学习左传。q1910年刘少奇被父亲转到二姐家的花子糖寄读。1910年父亲病逝之后,刘少奇继续在花子糖寄读,开始了借书读了,到周祖三家借书读,视野更加开阔。有了刘九书柜的雅号。

  1912年在外当兵的多年的六个刘云庭回家探亲,给他带来了《辛亥革命始末记》。1912年6月,刘少奇说服了家人来到了离家二十里的西冲山芳储乡小学就读。仅半年的时间他一圈半最优秀的成就获得了毕业文凭。1913年刘少奇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宁乡县的玉檀学校。在玉檀的三年,国文的作文被当做范文,他参加活动,学习好,到毕业考试的时候,刘少奇的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他在毕业的本子上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916年的夏天,他参加了讲武堂的的学习,可是不久就被战争占了场地,1919年,他报考了北京的几个学校都被录取了,可是北大学费太贵,学制太长他上不来,有一所陆军学校免费,可是专业又不合适,无奈他放弃了北京的学校。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