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阵敞亮鲜活的歌声,在村子上空飘来荡去:“上河沿上一只船,花花的船儿谁来帮呀,哎嗨哎嗨呦。白布衫子呀蓝青带,系在腰里一道河,哎儿哎嗨呦……”有船自然要有河。船是纸糊的,河呢?举目四望,黄土茫茫,哪里来的河水供船儿游荡?不要紧,不但有河,而且还有十道河哩!船儿绕来绕去,把十道河都能转上一遍。如此多的河,究竟从哪里来?仔细一听,原来那河都是从人嘴里唱出来的。
只有西北民间的旱船才有这种本事。
旱船,是兰州农村过大年时一道流动的风景。在缺少河沟湖泊的黄土高原上,以船的形式来满足人们对水的渴望,无疑是当地民间艺术中一种纯粹的精神体现。
表演前,旱船艄公拱手作揖,要唱一番发自内心的客套话:“胡麻开花蓝花花,我们的船姑娘是娃娃家。不会跳来不会耍,看船的亲亲们不要笑话。”
这边唱着,一旁的旱船已准备停当。旱船分为上下两层。上部分的造型似庙宇,九龙抱柱,柱的两边为二龙戏珠,柱上贴有一副对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望佛台,望佛来,望佛台上望佛来。”下层为蓝色的海水裙,是传统的潮水图案。旱船的周围是彩色剪纸形式的图案。船轿两边的窗户上贴着“龙凤呈祥”。船檐上挂着瓜灯,四大四小,灯下坠着刺绣的十二生肖荷包,望上去,满眼的玲珑剔透,叫人欣喜。
旱船的制作,是用轻质的木条扎成船形,再用绸缎彩纸围起来。船没有底,由“船姑娘”居中驾驭。“船姑娘”为男扮女装,花裤、花袄、花头巾。脸上涂脂抹粉,十分艳丽。“船姑娘”站立于旱船中,将旱船用绳子吊在腰带上,左右两手握住彩辕。表演时,左右轻轻摇晃旱船。旱船舞所用的服饰道具有船桨、撑篙、彩旦戏衣、老生戏衣及武生戏衣。
旱船的演出套路有跑场子、摆画面、亮把子。模仿船在水中行驶的基本动作,有起锚、开船、拨水、波浪行、卧船、翻身、跨船、下篙等。“船姑娘”的基本动作为跑步、碎台步、蹲步、搓步、慢步等,表演起来需要有较高的艺术身手,既要和撑船人密切配合,又要表演女子的各种动作,还要操纵船身,模仿船在水中行驶的各种形态。
驾船的人,叫旱船艄公,头戴斗笠,一身长衫,银须飘飘,双手持桨,且走且唱。唱词多为传承而来,如《织手巾》《出闺花》《十道河》《倒扳桨》《十道黑》《刮地风》《绣荷包》《放风筝》等。“鹦哥儿飞到菜地里,转不过颜色留到黑;瞎子骑驴沿街过。摸不到店门骑到黑……”形象的语言和具象的情景,幽默诙谐,是旱船表演给人的另一种艺术享受。
旱船舞蹈非常讲究一个“跑”字,民间俗称“跑旱船”。一阵紧锣密鼓之后,老艄公匆匆上场,做撑船状,匀速行进。在锣鼓乐伴奏下,船在场内与狮子舞蹈、龙灯表演一样,必须“跑四门”,在每个“门角”上都要做倒8字运动,叫“剪子股儿”。随着音乐节奏的不断加快,船行速度也不断提高,继而绕场一周后搁浅。艄公下船,挽裤捋袖,跳入水中,撬抬扛推,使尽浑身解数,终于将船撑入深水。又是一阵快行船。接着船入漩涡,连连打转,老艄公手忙脚乱,力排险情。这时,船身起伏跌宕,频频倾侧,“船姑娘”惊慌失态,场上锣鼓点愈发紧迫,观众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险情排除后,船身出现漏洞,水流涌入船舱,老艄公脱衣堵漏,向外泼水,化险为夷,船绕场一周,表演结束。整个表演,从解缆开始,历经几次险情,表演动作丰富多变,起承转合紧凑自然,妙趣横生。
天黑了下来,旱船结束表演,玩船的人仍有一番谦辞和祝福唱出来:“眼看月亮撇斜了,把呀亲亲们嚷踏了。扬起的黄土变成金啊,斗大的元宝滚进财门里来呀……”在张扬欢乐、幸福、祥和的同时,还有一种奔涌在心底的深沉愿心——春天到了,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大片大片的麦苗将会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