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故人安否1600字

2025-01-2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故人安否?”

“长安。”

——题记

1927年二月二十六日,广州

一九二七年的中国此时正处于迎来大革命开花结果的丰收之年的喜悦之中,全国上下无不期待着革命的成功。

.

“几大军阀差不多被打败,想来离统一的日子不远了。”

“那可不一定。说不定啊——”

“还不上课?”

“老,老师好,这就去了。”

宋知温看着两个学生匆匆的走了,她并不是故意打断他们谈天的。只是她不觉得这种话是应该说的。

但宋知温明白,越到这种时候,大多数人心里是存在着这种想法的。先前的任人宰割的历史还未过去,而今却将迎来统一,至少,心里是有些慌的。

宋知温是学校的心理老师,不过这年头,心理老师似乎并没什么用,这也使得宋知温能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得到一隅清净。

宋知温承认,她从来不是什么有情有义之人,用俗语来说就是没心没肺。

.

“在想什么?”

宋知温摇了摇头。

沈知律也没有多说,只是默默的陪着宋知温站着。

沈知律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懂宋知温的人。也是最后一个。

宋知温是典型的江南女子,有着如诗如画的美好,却多了北方女子特有的傲骨。

沈知律认识宋知温是三年前,大概是国民革命开始的那年,他们的相遇很简单,不过是因为一场演习。

沈知律作为带队老师,而宋知温作为心理辅导员跟随。

最初,沈知律对宋知温并无多大好感,只是觉得在这时候带着位毫无用处的人是个麻烦。

于是,他也就把宋知温当成了麻烦看待。

「“宋小姐,到了演习地点请勿走动,在演习过程中的弹药皆对人体造不成什么伤害。”

宋知温只是出于礼貌答了声嗯。沈知律见着宋知温的模样便也没有再说什么。」

沈知律对宋知温有印象是在演习过程中,突然有一个学员突然举止不正常,宋知温只是示意其它人不要靠近,之后的事,沈知律也不清楚。说实话,他对宋知温开始注意也就是那一瞬。在别人慌乱的时候,她还是那番模样,像是对任何事都报以旁观的态度。

“知温,走吧。”

1927年7月,武汉

自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以来,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逐步走向公开反共的道路。

“唉,没想到竟徒然生出这些事端,却不知何时才能得到安宁。”

“也许还早。”

.

也不过过去几月时间,时局早已天翻地覆,这一切无疑来说是场灾难。

武汉城内,现如今一提起共产党便会遭来祸患,而每日都会有演说关于共产党的劣性。

宋知温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因为无论时局怎样,与她终究是无关。

早在三月,宋知温和沈知律便离开了广州,到了武汉,原因仅仅是宋知温喜欢武汉。

“近日城中倒是越来越不太平了。”

沈知律望着天,长叹。

宋知温知道沈知律的心思,沈知律志存高远,他一心想着能在前线,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可是,宋知温舍不得他。

宋知温知道,她很自私。在这种时候。

“嗯。”

沈知律知道宋知温知道他的想法,他也知道,宋知温不会同意让他去前线的。他很清楚宋知温在想些什么。

“知温,天凉了,回屋吧。”

1932年2月,武汉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各队,自此,抗日战争拉开序幕。

“日本人真可恨,诬陷这种手段都使出来了。”

“因为我们弱。所以,他会肆无忌惮。”

.

九一八事变一夜之间传遍全国上下,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各地兴起,包括武汉。

沈知律参加了武汉的抗日救亡运动,宋知温知道,像这种类型的运动宋知温并不反对,因为不会危及生命。

而这一次,事不同往。

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短时间内被日军占领。而这一切发生不到一年时间。

“知温,我有事和你商量。”沈知律难得的面色如此凝重,他做这个决定想了整整三天。

宋知温自然知道沈知律想要说什么,只是她不愿意听。

“我知道。你不用说了。”

宋知温没有看沈知律,她清楚的知道沈知律此刻的心情,她不愿意他去前线。

“宋知温。”

“嗯?”宋知温抬了头,看着沈知律。

见着宋知温这般沈知律语气不免得柔和了些。沈知律拉着宋知温坐下。

“我想去前线。”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听我说完。”

宋知温没有说话。静静的看着他。

“如今国家危难在即,时局动荡不安,因为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中国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本所占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国家现在弱小。”

“而现今只有抗日救亡这一条路可走,这世上谁的命不是命?他们都去得,而我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儿,自然不能看着国家危难而置之不理。”

……

“你明白么?”

沈知律说的面红耳赤,他知道宋知温并不是不解人意的人,在如此时候,她不会拒绝自己。

沈知律猜对了,宋知温没有拒绝。

宋知温不知道沈知律花了多长时间来想这些,但这一次宋知温知道她没理由再拒绝了。

“知律,回屋吧。”

……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

1937年7月30日,天津沦陷

1937年11月20日,上海沦陷

1937年底,南京沦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

宋知温在一九三七年一月离开武汉,去了台湾。

在沈知律参军之后,每月都会寄来一封家书,从最初的满满一页纸,到最后的寥寥数语,不过是“安好勿念”,而每次宋知温寄去,也只数语,也不过“安好?”

自一九三六年六月宋知温再没收到沈知律寄来的信,宋知温只当是战事忙所以忘了,宋知温还是照常寄去信件,在一九三六年底,她终于收到了一封回信,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去台湾的船票。是一月的。宋知温去了。没有留下。

……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 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81年10月,台湾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在新华社发表谈话时,阐述了党和政府对两岸和平统一与两岸往来的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主张。

至此,宋知温已经年逾八十,沈知律一九三二年参军,到现在已经五十九年。快半个世纪,宋知温再没见过沈知律,更不知,沈知律此时是死是活。

“沈奶奶,外面有人找你。”

宋知温推了推脸上的花镜,放了手中的猫儿。

“知温姐。是我,沈初月。”

进来的是五十多岁的妇女,脸上虽然被岁月刻下了痕迹,但是依稀可以看见与他的相似。

沈初月是沈知律的妹妹,不过比沈知律小了整整三十岁。算是一个奇迹。沈初月一出生便是宋知温帮着照顾,所以跟宋知温格外亲。

“初月?”

宋知温颤颤巍巍的走过去,眼角含了泪。老年的宋知温年少的傲气消磨去了棱角。多了丝人气。

沈初月没急着许久,只是从包裹里拿出一个盒子。檀木的。

“知温姐…这是我哥的。他生前最大的愿望便是等台湾大陆通航与你再见一面……他让我给你带句话,‘长安。勿念。’”

「“知温,

安好。勿念。

沈知律”」

.

宋知温抚着盒子,泪滴落,滴落在盒子上,浸湿了盒子。

“故人……安否?”

“长安……”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