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围观700字

2024-06-1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谈到“围观”二字,尤其是在前面加上“中国式”的定语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那群愚民,以观看行刑时的场景为乐。被行刑的人是恶贯满盈者抑或是革命义士并非他们关注的对象。他们只需要观看受刑者的痛苦来为自己麻木不堪的灵魂寻找一些刺激。空阔的眼神,大张着的嘴,呆滞而残忍的笑容,这些人的表现似乎证明了“围观”之无聊、之庸俗。

然而,依我看来,围观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它的性质是由围观的对象与围观者的心态决定的。如果说“看热闹”指的是个体行为,那么“围观”则是一种群体行为,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如今的社会,在这个围观群众越来越能理性思考的社会,在这个个体诉求有时候并不能得到合理回应的社会,在这个公平正义还未达到像太阳一样光辉的社会。围观不仅无可厚非,有时,我们甚至需要围观。

阴谋,暴行,它们往往在黑暗中进行。再凶恶的暴徒,一旦暴露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得不收敛三分。“暗”箱操作,走“后门”、“潜”规则……所有这些“黑”幕,在成千上万只聚光灯的照射下都一下子无所遁形,丧失了滋生的土壤。

潜在信息高速流通、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围观的成本变低了;接触的信息量变大了;大众对当局的诉求变多了。围观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乃至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以最红的红十字信任危机事件为例,正是先由围观郭美美在网络上的炫富行为到质疑她的“红商会”经理身份,再到深入调查红十字链条中的种种漏洞与腐败,最后演变成众人对国家名目繁多的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在大众的围观下,红十字也由极力撇清干系转为道歉、责令整改的态度。虽不知成就如何,但这次危机也足以为某些谋得不当利益者敲响警钟。没有人可以无法无天,一不小心,就会发现有上千、上万甚至上亿双眼睛在自己的身后,冷冷地看着。

这样看来,中国式围观,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不可低估的力量。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