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或缺的烟雨古镇1300字

2025-01-0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一袭青衣,凝肤皓腕,佳人柳如眉,谁在轻叹——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雾霭迷蒙,红砖绿瓦,古镇芙蓉如画,谁的怅惘——恰如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春帷不揭。那烟雨的古镇呵,你承衔着千年华夏文明,辉煌绚烂如盛世烟花,而今,你却又悄声隐匿,任高楼挤进,任汽笛抹去山寺钟鸣,任多情的才子泪满襟衫,怎能不叫人意难平。

那么便翻开书,看看这历史的古镇吧。

扑面,是悠悠千载历史江河汹涌而来,掏尽千沙,洗尽铅华,多少英雄人物俱往矣,独独留下了这两个词:华夏,古镇。鲜有人驻足回望,似乎祖祖辈辈下来,古镇便相依存着深远绵长华夏文明而在,也没有人问为什么,狭长的青石水道,河道上缓缓飘来的一叶扁舟,河畔鳞次栉比的屋宇,石栏下或坐或躺着的老人……还有太多太多,可是够了,够了……哪怕仅仅这些,也足让寻隙之人消除疑虑,也足以让过往的凡夫咀嚼一生,也足以让后世的学者惊羡不已……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游子情,思乡意,洋洋洒洒的文化墨迹,还是要落下,也只能落下在那烟雨古镇,镌刻在那方正古朴的门额匾上。

这古代华夏文明,是缺不得烟雨的古镇的。

然后呢?然后“欲把西湖比西子”的苏轼走了,沈从文望着波光荡漾里隐隐约约的吊脚古楼,也离开了,郑愁予哒哒的马蹄溅起飞扬的水花,未曾回首,千载后,竟不知是游子路过了古镇,还是那烟雨的古镇,悄无声息地路过了游子,蜷缩在高楼大厦下无人问津的角落里,挂上一小块“游玩参观”的牌子,望着依旧皎皎的明月,听镇外灯红酒绿喧喧嚷嚷,听镇中烟雨湿了泥桥滴滴答答。

可是还好,还好,也许是五十年,也许是百年,游子背着异国里新奇古怪的玩意儿回来了,胸腔里是按耐不住的兴奋。鬓发斑白的老者,好不容易用已不大利索的家乡话向沿路的人说清了去由,问清了车号,下车那一刻,竟无措的有些像个孩子,该向哪儿走?这纵横交错的路又给他出了个难题。不过没事,回家的路总是有些波折的,还好还是回来了,老者一手捏着袋子的绳套,一手轻蹭着鬓发,安慰着自己,他想,数十载之于历经千年沧桑的古镇,是不算得什么的,自己还不会回得太晚。于是他步履蹒跚,寻着儿时小道,是到了吧,他抬头,眼前分明是高耸的大厦!他看腻了的景色!石桥青瓦杨柳呢?他抬脚,惊愕地看着脚下的树墩,模糊的年轮,模糊了他的眼,他蹲下,泣不成声。

儿女都劝他,这年代早已不复从前了,纤弱的古镇,是抵不住来势汹汹的时代潮流的,回城里吧,日子还得照样过。游子不依,似明白,似迷惘,一面是飞速发展的科技通讯,一面是记忆中的清水船只,是当初自己舍她而去,如今却又怪她不等自己,罢了罢了,暗暗捏紧了拳头,决心要为这古镇做最后一点事,只盼一切都还来得及。

自然是来得及的,夕阳下,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小桥流水人家依旧,丽江石阶蔓藤依旧,仿佛年迈的老母在等着贪玩的孩子回家,兜兜转转,夜深人寂时,游子枕着清风,卧着碧水,一夜好梦。

儿女也不再劝,似是懂了,这现代文明,也是缺不得烟雨古镇的。

又或者,在中国人心中,古镇早已不是聚落,而是中华名族脉络骨骼的一份,她既承载着古代华夏的繁华,又在现代闹市中独取一室清幽,独一无二,不可或缺。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