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朔源,谈古论今,中国是一个礼仪大国,人之品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品性源自人的内心,用心坚守品性,从而铸造了礼仪之魂。
古时便有“予独爱恋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洁身自好之语,以赞美莲之白来表达内心追求的那份品性。无数哲人雅士都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的追求,心静如月,心明如镜,以正直做人,以孝义做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昏暗的官场行事没有多久,就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与腐朽。从而坚守内心的品性,毅然抽身离开了官场,坚守自己的洁白,追求更高层次的品性。令自己的修行更近一步升华到了另一番高度。才会吟出”悠然现南山“这般恬淡快乐的语句,才会过着自在田园般的生活。他的品行源自内心,即使世界污浊不堪,他的内心依然明净如月,清则是清,浊就是浊,将外部分辨得如此透彻。这是他内心的坚守,这是他品性的源泉。
即使在当今社会,品行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部分。素质教育正是这一点的体现。国民素质反映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在遵守古道的基础上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以增强整个民族的素质。从而来富强一个国家,使之繁荣,强大,兴盛。一个人的品性反映着这个年代人的思想,反映着社会人的风气,反映着整个国家的品性。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所以,从小,从最初的内心培养品性,使之强愈强,盛愈盛,这样便会在无论怎样的情况下依然保存内心的洁白,坚守自己的品性。孔子儒家思想倡导“人之初,性本善”,佛家思想“空即是道,道即是空”都是从同一个方面来说明了这个道理。人刚出生时,本性是善良的,内心是一张纯洁的白纸,最初给予他的是善良的品性,在不同的环境下,所坚守的原则不同,这张白纸的污暗程度也将不同。品性源自内心,坚守的好坏便是一个人修行的长短,内心的空灵便是修道的深浅。只要内心坚守的足够强烈,相信外界环境一定不会将品性的源泉磨灭。
《老人与海》中有一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所以一个人,只要他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内心将会是强大的,他将坚守他的品性;只要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内心是广阔的,他将坚守他的品性;只要他的灵魂是坚韧的,他的身躯是雄厚的,他将坚守他的品性。品性源自内心,只要内心所希望的还在,你就不会失败,你的品性将永远跟随你。
品性源自内心,让我们用品性来铸造中国之魂,贯穿古今,刺破黎明,冲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