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仁人之心1200字

2024-06-2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寻着历史的足迹,总有一些感动无与伦比;嗅着历史的气息,总有一些神话那么惊天动地。是那些古仁人,用不朽的心点缀着华夏大地,铸就着民族灵魂。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古仁人总喜欢寄情山水,回归自然,修身养性,释放心灵。

归隐南山,香菊为伴。陶渊明将自己置于官场之外,亲近自然,寄情山水,拒权势,名誉,物质于身外,过宁静清贫的生活,其乐无穷;洞庭湖畔,横无际涯。那宠辱偕忘的范仲淹,懂得将情感抒发于自然之中,试图摆脱,求得释放,潇然吟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西南诸峰,亭临泉上。欧阳修自号醉翁,醉的是山水,醉的是自然,他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将自己与自然之魂结合起来,忘却浮华,随遇而安。这些古仁人们正是因为把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才剔除了世俗的杂念,才完成了人格的提升与心灵的坚守。倘若他们没有回归自然的心态,那么他们的心又怎能像天空一样开阔,像山谷一样旷达?那么他们又怎能炼得令后世折服的情操?同样,身为社会动物的我们,在浮躁不安,为名利所累的时候,难道不应学习古仁人的情操,乐在山水之间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仁人们,不仅修身养性,完善自我,还时时刻刻情系天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古仁人总是时刻心系天下,忧国忧民,为以天下为己任,宁愿牺牲一切。

他看似严苛与残酷,但他的天下情怀渗透到他的血液里,他是墨子。墨子穷尽一生,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只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解万民之忧苦。时光荏苒,墨子却总在不停的奔忙。他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他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黑衣黑发,黑眼黑面,奔走于大地上的墨子,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重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同样,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还是为天下人宁可自己挨饿受冻的杜甫,他们无一不是心中常怀天下,而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的心和天下相连,,这是一种何等的气魄与勇气!

古仁人们这伟大的心,现代人又何尝不拥有? 若无忧国忧民的思想,周恩来幼时又怎能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若无心系天下的理念,袁隆平又怎能怀揣着”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的梦想不断前行?若无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汪金权又怎能回归乡村,抛却名利,教书育人二十多年?而我们,作为社会中普通的一员,虽然阻止不了9。11,也根治不了温室效应,但难道不应尽自己的小力量来关心支持这个天下吗?

往事越千年,但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拥有古仁人之心。拥有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坚强娇纵时变得谦虚,颓丧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人达到了这个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云舒,是多么令人神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若是人人都慢慢领悟古仁人之心,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那么每一个人的力量,终将会成一股大流,使社会进步,使国家富强。

吟唱着岁月的长歌,古仁人之心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深入人心。它始终围绕着耀眼的光环,亘古不变,在我们心灵中挥下一笔浓墨重彩。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