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苑奇才——徐悲鸿6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的家乡宜兴,在美丽的太湖之滨,这里是中国近代才子、诗人和书画家辈出的地方。它不仅山清水秀,更有悠久的传统文化。自明清以来,此处可说是人才济济,群星闪耀。名享世界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颗。他从小立志学画,少时已被乡邻们誉为“神州少年”。

徐悲鸿幼年就跟父亲学习书画,13岁时他的画作已闻名乡里。17岁的一天,一位教授(徐悲鸿的同乡)带了副徐悲鸿的画给复旦大学校长。校长一看他的画,异常惊异,他没想到小小的乡村有人能画出如此美妙的画作。而当他见到徐悲鸿本人时,更是惊讶之情溢于言表,他更没想到画的作者竟是那样年轻。校长立刻表示要邀请徐悲鸿来复旦大学担任美术系的教员。但徐悲鸿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如今还在学习中,还没有完成学业,现在不忙于工作。”校长只得遗憾的看着徐悲鸿离去的背影。

几年后,徐悲鸿考入了巴黎高级美术学院,他废寝忘食的学习着。寒来暑往,这个刻苦努力的中国年轻人引起了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达仰的注意,亲自指导徐悲鸿绘画。当时,在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临摹。他画呀,画呀,经常闭馆了他还不知道。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结业考试。他的油画在巴黎美术馆展出时,轰动了整个欧洲艺术界。而此时的徐悲鸿没有沉醉于成功的鲜花和掌声中,他牢牢的记着达仰老师对他的教诲:“学美术是件很苦的事,不要浮夸,不要甘于微小的成就。”

徐悲鸿回国后,几十年绘画不掇,以他对绘画的超人理解,以他对绘画的无限热爱,以他对绘画的执着追求,终成为融贯中西的一代绘画大师。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