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遐想10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想这还得从《2012》这部影片讲起。因为正是这部富有寓言式的电影激起了我对明天,对将来的遐想。

首先我得先略述一下影片的大概;公元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来临,世界各地皆山崩,皆地裂。洪水还甚至盖过了珠峰呢。最后只剩下幸存的人们乘着中国造的诺亚方舟逃离了。看样子,要是将其作为我们的明天恐怕太可怖了。还好,这只是好莱坞的虚构,少了实据。

不过最近在网上确实听说,此片已在美国上映,立刻招致惊恐(疑似做贼心虚),终于NASA辟谣说"从无此事,无需惊恐’。可在我看来,此也绝非杞人忧天,且听我来分解。首先,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再度复苏,某些好大喜功者不免要表功,来大兴土木以示庆贺,高楼大厦不免新添。人员早已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为其主,各奔东西。钻进后现代的钢筋堡垒进行奋战。以此来实现获得进入另一座貌似很温馨的堡垒的权利(指房奴现象)。或许此时此刻语言也已被替下了,因为电子文会忠心地为其主极尽花言巧语之能事。继而“万物”开始了经济化的高速发展,生猛令人惊讶。

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备戒之墙也似理所应当地得胜似的被建造起来。后来,经济不是发展了吗?自然又得消耗自然资源。或许煤炭早烧完,或许石油再也无法像喷泉那样蹦出,或许新能源在开发上稍欠火候。只得逼得人们用粮食来作燃料,(目前似也有这样的尝试,虽受益颇小,但争议可观。)天哪,还不要忘了,南极大陆的冰盖尚淌着水。可不是吗?没准我们都得真的在海底或某半山腰间开大会了呢(指马尔代夫日前的水下会议与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的内阁会议)!要是真到了那时我的家乡上海不也会成为第二个庞贝,巴比伦城吗?那时人们不免又要为资源而战了(鉴于对一,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理由)。或许阿,伊二国重获和平。巴以成了好知己好比邻。可没准山姆大叔(美国)又要向那些“对世界有威胁的国度”掷去一击(指朝鲜与伊朗之间的暧昧态度)。那时F22或是蛰伏在世界各处的枪弹舰炮又可立功。以销人们“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疑虑。说的这儿我要蹙眉了,李世民讲过:以史为镜,可以知新替。要是真让我们重蹈了历史的覆辙,《2012》倒是真成了一篇经典。它可以预言了。只不过不是玛雅人诅咒了我们,而是我们诅咒了我们自己。但世界能否又是这样的呢?在历尽坎坷后,人们不再受金钱名利的左右,以平和接触大自然。国家间不再尔虞我诈。人们可以坦诚地对内心的原罪说:再见吧,虚荣,贪婪,懦弱。到那天“天涯静处无征战,兵器销为日月光”。到那天,人种歧视,沙文主义犹如一滴黑墨水无息地被纯净的瓦尔登湖水消融。到那天,武器利剑只是我的儿子,女儿学历史的一件道具。

明天,用它的那双充满期待抑或怨望的目光紧盯着我们看,由远及近。终究如何,还请我们自己分解!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