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与朴实1100字

2024-06-1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们都读过鲁迅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他们的文章之所以被世人称为经典,并非文章中用了多少华丽的词藻,以及引用了多少古人的名句绝唱,而是在于文章的立意新颖,构思奇妙,寓意深刻。读后让人感觉既平易近人,又暗自叫绝,自叹弗如。“文似看山喜不平”,以平凡的语言说不平凡之事,寓不平凡之意,这是文学巨匠们的高明之处。
  而有些高中生的作文,满篇诗词歌赋,至理名言,真正属于自己的话不多,而且塞满了生硬拗口的词汇。不能怪读者才疏学浅,只能说有些行文措辞实在令人费解。这些作者大概都有一个想法:不用足古诗名句不足以证明自己的学识,不搜肠刮肚用尽怪僻之词不足以证明自己的文学功底。殊不知,你的文章是给大众读的,不是用以孤芳自赏的,如果连你的意思大家都费解,还谈什么欣赏呢?   
  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真正的美是无需多修饰的,所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些名句名段大接龙似的文章,看似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但说到底总是在用别人的嘴说话,没有自己的思想。遣词造句显得矫揉造作,整篇文章浓妆艳抹,没有自然感。
  语言朴实并非意味着放弃修辞。朴素的语言同样能写出精美的篇章。“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润,长,红,钻”四个字,将春天里万物复苏的景致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展现在眼前就是幅春暖花开的画卷。作者显然用了修辞,而语言质朴,形象生动,行文优美而不妖艳。鲁迅在《故乡》的结尾有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就字面上看,纯粹是大白话,但寓意深刻。掩卷沉思,耐人寻味。如果用朦胧晦涩的词语来写,云山雾罩,不知所云,还能流传至今吗?这些泰斗级文人的文学积累比我们渊博得多,既然他们能用简单明了的文字表达,我们又何必生搬硬套,拾人牙慧呢?
  文章中恰如其分的用些名句点缀,的确能给文章增色。季羡林在《成功》的结尾处引用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与该文浑然天成,恰到好处。但引用应该是点缀而不是滥用,要的是画龙点睛的效果,而不是地毯式覆盖,否则就点不成龙,恐怕点成斑马了。与其不伦不类,东施效颦,还不如给自己留点说话的余地,用自己的语言把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把真情实感写出来,难道就不能成为是好文章吗?
  诚然,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出好文章的必要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涉猎,学以致用。胸中有广博的积累,下笔时就能得心应手。有新颖严谨的构思,有真情实感的渲染,语言质朴而生动,文句优美而不造作,名句点缀精准和谐,就有可能写成赏心悦目的佳作。 
  华丽诚可贵,朴实价更高。让华丽隐身于朴实之中,或许是写作的更高境界。 
  海门市冠今中学高一(9)班 曹爽 2012-3-28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