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诗歌,流浪和爱情1000字

2025-01-0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赶上最后一次

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装/安静的死亡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一 城里的月光(1)

老乡们 谁能在海上见到你们真是幸福!

我们全都背叛我们自己的故乡

我们会把幸福当成祖传的职业

放下手中痛苦的诗篇

今天的白浪真大! 老乡们,他高过你们的粮仓

如果我中止诉说,如果我意外地忘却了你

把我自己的故乡抛在一边

我连自己都放弃 更不会回到秋收 农民的家中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赶上最后一次

我戴上帽子 穿上泳装 安静的死亡

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

———《七月的大海》

学校最终分配的结果是让查海生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查海生十分满意。

同期分配进去的还有他的几位同学,包括他的室友刘广安,另一位热爱诗歌的热血青年。

消息传到查湾村。查振全夫妇喜乐开怀,他们盼望已久的梦想变成了事实,一个农民的儿子终于从贫瘠的土地上走进了首都,成为了首都高校的一名大学教师。

拿农村人的话说就是:查海生是个“正式工”了。

那份工作不但是农村人,也是城里人羡慕和崇敬的好工作。

这份工作的到来实现了查海生想留在北京的愿望。

一方面由于老师的推荐,另一方面由于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校方的认可,查海生被分至校刊做编辑。

法大的校刊归党委宣传部主管,主要是为宣传正确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它是法大舆论导向的平台。

他日常的工作主要是帮着修改稿子,编辑稿子,采写新闻报道。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查海生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

法大的校刊每期都留有部分版面专发师生的文字文学作品。

对于这样一份出版周期较长的刊物,在极其有限的版面里,只有极少数高质量的稿件能被录用。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备敏锐的眼力,以“伯乐”的眼力挑出“千里马”。

在这样一个相对清闲的环境里,查海生不忘进行诗歌创作,自己的一些诗歌作品陆续在校刊上登出。

十九岁的查海生,如同一张大白纸,除了读书写作,其他人情世故一概不知。他把自己泡染在诗歌的海洋里。

除了诗歌,他确实不知道什么!

第一个月领工资时,包括奖金和各种补贴在内,他一共拿到了九十元。九十元对于1983年的生活水平可不是个小数目。

第一次挣到这么多的钱,查海生不敢相信自己,一种复杂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他小心翼翼地揣着这么多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法大边上的一家邮政局,填了一张六十元的汇款单,寄给远在安徽农村的父母亲。

饮水思源。这是查海生第一次对父母的物质回报。在这以前,都是父母亲每月寄钱给他。这一次,他如卸重担,心里极度轻松。

他可以想像得到远在安徽农村的父母收到汇款单时的喜悦之情。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