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我该写写家驹了。以前写过很多,但好象都那么肤浅。
第一次听《抗战二十年》时我会捂住鼻子大哭,并诅咒上天。当家强还抱着那把贝斯说“你们想不想见家驹时”,我举着苍白的声音说“想”。那些观众都哭了 ,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眼泪和全场的寂静。只有照相机还在狂呼,因为它没有感情。舞台上拉起了一张屏幕,家驹在上面,穿着一件血红色的衣服,还是那把吉他,那把我们十几年前都再熟悉不过的吉他。
我们期望的是一个活着的家驹,而不是一次3D合成的表演。失望的时后,我们又是那么的平静,毕竟,家驹已经死了整整十年。
舞台上的家驹只是一张呆板的屏幕,虽然他还做着那些动作,那“我爱你”的手势,但那的确只是一个影子,而且看不清他的脸部,红艳的色彩笼罩着恐怖的悲痛。
家驹死的时候我还不到三岁。十一年后,我认识了他。曾经只是为了他的歌,他的精神。那时还能笑着想别人炫耀自己终于有一个喜欢的歌手。我曾经把《光辉岁月》里的一句歌词[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它没有分开每种色彩]视为神话。他去过非洲,捐过钱,还在黑人们的村庄里弹着吉他唱歌,牵着那些非洲孩子的手走在非洲草原上,我在他以前的演唱会上认识了可怜的非洲,然后发誓要为非洲捐一些钱,让他们有一口水喝,有一口饭吃,随后我听了他为此而创作的《光辉岁月》。
初三那年,当全班都爱上了家驹的时,我终于哭了,带着那个厚重的眼睛。然后我们毕业了,之前我们去考试的时候,那些送我们去考场的兄弟,都为我们唱起了家驹的《光辉岁月》,目送我们离去。
但我知道,那只是喜欢,他们并不了解他们不知道那些歌的主人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死了。只有我,低沉地唱着,唱到考试,唱到毕业,唱完了初中三年。
高中后,一次月假回家,打开电视,放的正是《同一首歌》系列节目。是Beyond的,真的是他们,还剩下的三个人。下面有一排字“应广大观众朋友的要求,我们特意安排了这次节目,让我们重温Beyond的歌声,重温那让人感动的时刻。”我看到人山人海的观众,五彩缤纷的灯光和先进的舞台设备。然而谁又知道,他们的第一次演唱会只有二,三十个观众。他们 来自社会低层,但为了中国的摇滚而走上了乐坛。但正当他们叱姹乐坛,风靡全球的时候,家驹却离开了。他们的光辉盼到了,然而他却不能分享。
妈妈说好可怜的孩子啊!我说他和你一般大小。妈妈不信。谁有能相信呢?因为家驹永远都停在了那刚刚有些成熟的形象上。不过那样却好。
而那次演唱会竟是Beyond的最后 一次,然后他们就解散了,就那样解散了```````
但我相信,只要爱过家驹的人,怀的都是死心塌地的心,即使他已经离开,即使再也听不到他的新歌,但都已够了。
让我们流着骄傲的泪说一声:Beyond--走好,家驹--安息了````````````
注:寻找瞳孔世界,希望有人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