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做天在看800字

2024-12-3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西文一位著名思想家曾说:“一个人的品质最能表现于当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永远不会有别的人知道的时候。”这是多么简洁明了,却又内涵丰富的一句话。在这种时候,为善的人会一如既往,不求回报地行善,伪善的人也会取下虚伪的面具,表现出他本来的面目。只有当一个人只需面对他自己时,他的行为才能说明问题,这一点,历史上可以找到太多的例子。

元代的许慎,曾偕友出游。当时天气炎热,旁人纷纷找路边的梨树摘梨解渴,唯许慎一人不为所动。人们知道了他因为梨树并非自己的而不摘梨时,都笑他太迂腐:世道这么乱,这梨树的主人有没有,是谁又不是谁,谁会知道?不料许慎却正色答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先秦时的蓫伯玉,是孔子都很佩服的君子。一次他在半夜坐车经过王宫,仍遵守礼制,下车步行经过宫门。当时已是深夜,从他那时处境来看,这样做不做,完全无人会察觉,无人会因之有赞誉或贬斥。可偏巧卫灵公没有睡觉,听见了外面的车声,就推测出了是蓫伯玉才会如此守礼制。从这一件事上,可见君子之品质是何等难得与宝贵。

孔子曾说:“吾谁歁,欺天乎?”意思是说,我就是能骗过所有人,我也是欺骗不了上天的。孔子并不相信鬼神,他所说的“天”,更像是存在于他——当然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之中。“天”代表了一个人的良知,是一个人生而具有的一种道德感,责任感,是我们每一个人天性中向善的那一面,是潜伏于表层意识之下,在人内心深处的一部分。这或许可以对比于西方学者荣格提出的“自性”的概念,是一个更为隐闭、内在的自我。

孔子虽然没有近代心理学的思维方法,但他无疑感到了人心深处存在着的更为微妙的那一部分。他并不像他的后学孟子和荀子那样武断地认定人性本善或本恶。从他的论述中可见他认为人有向善的天性,但必须不断地修养品格并学习知识方能发展并巩固,否则会使人走上邪路。

对比今日之中国社会,我们不断地听到、见到或者遇到欺诈的行为。食品的安全问题频频爆出,矿业的安全措施不到位,电信行业的泄密行为等一系列现象都在警示我们:一个缺乏道德责任感的社会永远不能和谐幸福。我们不由地会怀念中外历史上的先哲们,他们用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断重申着一个简单的真理:人在做,天在看。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