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楼道的那些事儿1600字

2024-07-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生活的这栋楼一共六层,是于北京要改造时建成的,因市里拆了许多旧房子,许多人就都选择了在郊区买房,所以我们小区的老人就格外的多。

  先说说一楼吧,一楼住的是一个老爷爷,他家有个小花园,爷爷每天都到花园里照顾花花草草,过得十分逍遥,偶尔我也看到他的女儿来看她,听说他有三个女儿,个个都乖巧聪明,每回来看她爸妈时都是大包小包的,拉着爸爸妈妈说说笑笑地回家了。

  二楼住着的是一对爷爷奶奶,记得有一年我去参加比赛时让门别着了脚,稍微一动就疼得厉害,在回来时我一瘸一拐下了公交车,没想到刚好看到爷爷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奶奶买菜呢,看到我后,奶奶二话不说便下车,让爷爷推车带着我,一直把我送到家才安心的离开,所以我每回见到他们时都亲热的打招呼,以至于奶奶每回见到妈妈时都对我夸个不停,弄得妈妈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对老夫老妻也有一个女儿,她时常与妈妈讲起:妞妞每回回来一进门就忙着打扫卫生,而且每个月都按时给我钱。我也不是没有退休金,还非要给我买东西,我都说不用了,可她偏不听,其实每回啊,我都悄悄给她留着哩,可不能委屈了我闺女。妈妈时常提起他们,羡慕的很,常常就教育我和妹妹,说让我们向二楼的那位奶奶的闺女好好学习。

  在三楼居住的我只认识一位爷爷,他看起来十分强壮,高高的个头,浓密的黑色眉毛,一张标准的国字脸,让人看了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敬佩感。我每回见到爷爷时,他都背着一个黑色的背包,冲我微笑的打招呼,有时路过三楼门口时也能听到里面传来的二胡声或戏曲声,因为我的姥姥爱听戏,我和她在一起八九年也略懂些皮毛,每逢遇见爷爷时也能与他聊上几句。

  我们这个楼道四层住在一位经历丰富且十分博学的奶奶,可能是年老的缘故吧,她的记忆力不是很好,妈妈经常跟我说,奶奶遇到她时每回都向她讲同一个故事,都是她年轻时的辉煌,应该深深地刻入她的心中了吧。

  这位奶奶觉得我与她很投缘,我与她在小区相遇时,她总能与我聊上许久,记得有一次她问我会不会背毛泽东的诗词,那时我们刚学完《清平乐·六盘山》,我便给她背了一段,没想到奶奶比我记得还熟,我们俩一老一少就这样演绎了一曲诗歌合奏,背完后她又兴奋的给我讲起了毛泽东的事迹。

  有天中午我上楼时又碰到了她,不过看样子她是特意等我的,我一抬头见到她,她就十分流利的跟我讲了一大段话,我竟一时没反映过来那是日语,奶奶和我说你爸爸说你在学日语,我小的时候也学过,不过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她给我说起了学日语的原因,奶奶是东北人,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日本人要求他们学日语,并且每天上学老师都是使用日语授课,他们也只能用日语相互交谈,在日本投降后的第二天,上课时,他们起立向老师说: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aohayaogaozayimasi!)时,他们的老师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们是什么人?当时的东北是属于满族的,所以他们就回答说是满中国人。他们老师就告诉他们,他们不是满中国人,是中国人,并且从此以后我们都说汉语了。奶奶又接着告诉我,他们当时都不会说中国话了。我听后十分震惊,原来奶奶的童年是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啊……

  再说说奶奶的家庭吧,她有一个儿子,现在已经结婚了,拥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她的儿子怕她一个人寂寞,所以就与她住在一起,可她的儿子每天都特别忙,所以我从未见过他,但奶奶的儿媳我却时常见,她为了照顾奶奶,早已不上班了,她的性格特别随和,听人议论时说她从未大声说过话,也从来没有生气过,并不是她做作,而是她本身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奶奶也算是以为极奇幸福的人了。

  我们家住在五楼,是一个四口之家,妈妈,爸爸,妹妹和我。呵呵,在这里面我对自己的了解比较多(我小时候的事妈妈经常提,所以就记住了),我们家以前住在前门,所以离天安门广场很久,我一般都是冬夏和爸爸妈妈住在北京,等秋天时就回去了(因为我们老家要收割麦子了,姥姥让我回去帮忙,其实我每回回去都是帮倒忙,姥姥还要忙前忙后的为我拿书,拿吃的,我一回去他们肯定会更累,不过据我猜测,姥姥和姥爷一定是想我了,所以才用这个借口让我回去)。我最自豪的就是我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学会走路的,听妈妈讲,我刚出生的三个月奶奶不让任何人抱我,怕出什么事,以至于我都一岁半了,还不会走路,我被妈妈带到北京后,她就开始训练我走路,可是一直没什么成效,直到有一回去天安门玩时,我竟为追一个球,一着急就学会走路了,当时还有外国的阿姨给我拍照哩!接着就是我的另一个壮举,就是在一岁半时我学会吃羊肉串了,不知是何原因,我在这方面学得超快,那年夏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出去吃饭,他们吃羊肉串时,我就一直盯着他们,妈妈说我太小了,不没给我吃,最后还是爸妈妥协了,给了我一串,让我试着咬一口,没想到我咬住肉后便顺着竹签子把肉弄下来,津津有味这吃了起来,让他们都震惊不已。

  妹妹的儿时就没我这么幸运了。她不到一岁时就会走路了,不过她很淘,三岁时从阳台的沙发上跌到我们家为了装饰用的鹅卵石路上,到医院缝了三针。妹妹一岁半就因为没人照顾上了幼儿园,不过她在学习这一方面一直未开窍,现在都五岁了还没学会拼音和十以内的加减法,在这方面我还是比妹妹厉害的,我四岁上的幼儿园,第二年我就可以把我们幼儿园发的书从头背到尾,从一数到一百。可能是妹妹现在一回家就有人找她玩,心思还没有到学习上吧,妈妈总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妹妹也不一定非要学习有益的,只要她健康就好。

  邻居家有一个小男孩,叫亮亮,从4岁就开始学钢琴,每天下午我放学回家时都能听到隔壁传来的琴声,亮亮十分文静,不哭也不闹,爸爸妈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记得有一次我在小区里看到他爸爸接他放学后,他跟爸爸说想在小区里玩几分钟,他爸爸不同意,说让他立马回家练钢琴,他央求爸爸就玩三分钟,叔叔就数道:1,2。三还没数完,小男孩就失落的回家了。虽然现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但孩子终归是孩子,也应玩玩闹闹,我妹妹虽没亮亮聪颖,但她每天都是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就像一朵晴朗的太阳花。而我每次见到小男孩时他总是一副神情忧郁的样子,我从没见他笑过。

  六楼住的是两位年轻的叔叔阿姨,每天他们上班早出晚归,我白天也在上学,一月也见不到几次,也许在大街上遇到了也不一定能认出了来。

  这些就是我这楼道家家户户的琐碎事儿,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其实每人都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观察生活,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龙旺庄中学初一:雪灵樱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