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一声动我愁,二声伤我虑, 三声思逐白云飞,四声梦绕荆花树, 五声落月照疏棂,想见当年弄机杼, 六声泣血溅花枝,恐污阶前兰茁紫, 七八九声不忍闻,起坐无言泪如鱼, 忆昔在家未远游,每闻鹃声无点愁, 今昔身在金陵土,始信鹃声能白头。 毕竟出身桃源,上天已为你隔离了乱世里所有的杀戮与征战。青青的山,弯弯的河,近乎纯净的世界里,你是那无悠的少年。 栋宇参差叠翠微,路通犹恐世人知,等闲识得东风面,卧看白云处起时。 既是少年时,便也少不得少年的壮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许,那时的你并不曾想,三十年后,你造福了一个国家。你不奢求,也无心奢求,在那个争名逐利的年代,你飘逸淡然。 上天总是爱开玩笑—— “你走吧,现在不是用你的时候。”
皇帝大手一挥,一句话,便判了个无期徒刑。 走就走吧——不走,又能怎样? 依旧是那个小山村,依旧是隔世的桃源,先生回来了,一身的飘逸淡然。舞江上之清风,颂山间之明月。十年里,你读了万卷之书;十年里,你作了等身之著。 不用我,又何妨,不是一样的潇洒,一样的清爽。 可我不是不用你,而是时机未到。 而时机终会来到——建文帝登基,召方孝儒赴京佐政。 “建文新政”在大明朝辽阔的土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望着太平的胜景,你释然了,了却了平生的心愿。
三十年的流淌,物是人非,而你却没有改变,不被风头大势所左右,不因荣辱富贵而变迁,你依然是那个纯净的方孝儒,飘逸淡然。 朱元璋把机会留给了你,却没有留给朱允文。靖难 自古有言曰:“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文人傲骨。只是更朝异日,旦夕之间,此时的相拥而泣,不是不可已,而是不得已。 “殿下登基以后,断不可杀方孝儒,否则,天下读书人乱已。” 朱棣自然信得姚广孝。 大殿之上 “先生为新朝写幅字吧。” 你没有拿笔,号啕而泣。 朱棣看不下去了—— “先生不必这样,我也是为靖难而为。” “那为何不立陛下之子?” “十岁孩童恐伤国事。” “又为何不立陛下之兄。” 提笔,“潘王篡位”,亦是胆魄惊天得书生。 “亡国之臣如此刁钻,不怕我灭你九族。” “灭我十族又何妨。”
“你以为我不敢?” 朱棣愤怒了,而你却笑了——我成全你个暴虐之名。城外,寒风掀起你凌乱得发丝,你得棱角越发得分明了,这里,你与一个个亲朋故友送别,后来,是你执爱的弟,你又一次流下了眼泪:“阿兄累汝。” 骨肉相连,血脉互通,手足一生却为我所连,若可以,这一切都由我一人承担,多好。 人之将死,反倒平静。“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 十七日后,你是最后一个。 天降乱兮熟知其由, 三纲异位兮四维不修, 骨肉相残兮至亲为仇,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遒, 忠臣发奋兮血泪横流, 从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绝命一词垂千古,流转百年永不渝。
人们不会忘记芳孝儒这个名字,六百多年过去了,他的淡雅,他的仁厚,他的忠义,高居于历史的丰碑之上,须的仰视,才见脊骨。他是一个活在人们心中的英雄,即使再过六百年,他仍会因他那无与伦比的品性被世代传诵,因为,真正的英雄是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