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曹操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曹操
曹操(155~220)是沛国谯县人,他父亲曹嵩,是个宦官的养子。曹操从小聪明机灵,办事能干。当时有一个许劭的名士,善于评论人物。曹操年轻时,去拜见他。许劭说:“你这个人哪,如果在太平时代,可能成为能臣;如果在乱世,你会成为奸雄。”我想,曹操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在大多数人们心中都是一个“坏人形象”,他奸诈、狠毒,“挟天子以令诸侯”,竟然还做出了“以死尸填路”等的罪恶行为。但是,我认为,瑕不掩瑜,从历史的长远角度来说,曹操功大于过。
张辽受降(情节)自吕布殒命白门楼后,军士押着张辽而至。曹操指着张辽说:“这人好面熟。”张辽说:“濮阳城中曾与你相遇,怎么会忘却?”曹操笑着说:“你原来也记得!”张辽说:“只是可惜!”曹操说:“可惜什么?”张辽说:“可惜当日火不大,没有烧死你这国贼!”曹操大怒:“败军之将竟敢骂我!”拔出宝剑,亲自来杀张辽。张辽全无惧色,引颈待杀。此时,只见玄德攀住曹操臂膊,关云长跪于面前。刘备说:“他的忠诚,应当为你所用啊!”关羽说:“我早就知道张文远是忠义之士,我愿以性命保他。”曹操扔掉剑笑曰:“我也知道张辽忠义,故意考验他罢了。”于是,曹操亲自为张辽松绑,解衣穿之,请他坐着。张辽深受感动,终于投降。曹操惟才必举,此乃第一大功。
统一北方(情节)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之间展开了一场大战。那时,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兵力不敌袁绍,双方之间交战各有胜负。多次与袁军交战的曹军,军饷不足,粮食缺乏,军心大有动摇。退守城池,不与袁军交战。曹操想退兵回许昌,谋士荀彧说万万不可,一旦退兵,前功尽弃。曹操就派士兵回许昌运粮到这里来,一日夜晚,那个士兵骑着马回都。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许攸在路上设伏,射死了那个军士,找到了一封关于运粮的信。许攸大喜,急忙告知袁绍马上攻击曹军。
袁绍却认为这是诱敌之计,不肯派兵。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曹操采讷了许攸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袁军大败。这一次大战之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迎合了广大人民的心愿,顺天意,迎民心。曹操统一了北方,此乃第二大功。败战之后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可是,这次征战没有成功,反而被孙刘联军击败,带着一部分兵马和将领回到了许昌。此战之后,曹操军队遭受大挫。做将军的心里深感惭愧,竟然落到了如此地步,士兵们已无斗志,个个垂头丧气,哀声叹气,身穿的铠甲破烂不堪,兵器不是被折断就是被扔掉,和战前的状态就是判若两人。曹操鼓励将士,不能被失败而折断腰,大家应该振作精神,总结教训,在平时的训练中,精益求精,力求更好
。曹操极大的鼓励让士兵们的情绪平静了。另外,曹操还加强了对北方的统治,并没有因这一次兵败使北方重新陷入军阀混战的状态。曹操那种精神令人钦佩。曹操遭受挫折勇敢面对,此乃第三大功。以上事例说明,曹操实乃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