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父亲心中的“校园文化”1200字

2025-01-0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之中,父亲一直都是个严肃、正直、廉洁的教师,甚至有人认为他还很“刻板”,但他的公正、身体力行、奉献却一直被老师和乡亲们所公认,所以一直以来大家不管他叫校长,而是十分尊敬地叫他老师。

对于“校园文化”,在我参加这次校长培训以前,也只是片面地认为就是增设一些标语,多搞一点绿化而已。父亲做教师三十多年了,当校长也有十来个年头,他没有参加过多少正规的学习培训,也因“性格原因”没有走出乐山去考察学习过,当然父亲可能至今也不知道“校园文化”的当今含义,但父亲爱看书爱学习。

清明假回家有机会再次转了转母校——父亲“经营”了十多年的学校。看到一些东西,触景生情,想把自己和父亲都作一个还原,我们都不懂得“校园文化”,谈不到有什么“解读”,只是想从一些所见对父亲的教育思想作一个猜测和理解。

父亲的校园是一所很平常的农村小学,校园不大,但四四方方,校园里没有专家们所说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校训、主题词……”,更没有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会说话的墙壁”,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字一词却能折射出这个学校的一些隐性的东西,哪怕谈不上文化。

走进校门,八个镏金大字(这可能是学校里最奢侈的装潢了)“乐教、博爱,勤奋、文明”映入眼中,可能父亲认为作为农村的老师很多条件待遇是不能比的,但要有一颗“乐教”的心,我们看到的世界虽小但我们要有“博大的爱”,不仅对学生,还得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我觉得他一直就是这样做的)也一样博大;作为农村的学生我们就要发扬我们吃得苦、舍得干的精神,勤奋能弥补一切,但我们又要去其乡土里的一些不雅的东西,我们要做文明的人,我们依然有教养,我们不能被人所瞧不起。

站在操场里,看到校园四周的树,不仅又触景生情开来。操场是用碳渣铺起来的,每年开学全校师生总会带上锄头、铲子等工具一起填、铺、平操场,大家干得特带劲。不知现在还是不是这样,我也没有问父亲,也不知现在的教育提不提倡这样或者说敢不敢这样。反正我总觉得,那时的学生可能还领会不到“自立、自强”的含义,但一定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干,自己的事情要做好”的道理。

四周的树是老师和学生自己种的,现在已长的很大了,但还是保持着整齐的“队形”,四周的花园也是方正统一,这似乎也体现出了父亲的一点“刻板固执”,但似乎也同时渗透着一种“做人做事要规范有度”的精神。花园里没里“时髦的、人性化”的提醒大家要爱护花木的标语,校园里也没有太多的纸篓和多少温馨的提示,但花儿依然开的灿烂,操场依然干净清爽。可见,有些“文化”不是显现的,而是规范的成为一种习惯,习惯的成为一种自然,自然的犹如一种看不到的精神。

父亲的校园就是这样,还是这样,可能没有当今人所议的什么“文化”,但我总觉得当你走进校园就会从中领悟一些精神,感受一些力量。

对于“校园文化”我现在知道的也不多,但我会像父亲一样去看书去学习,更会从父亲哪“刀耕火种、原生态”的校园精神中吸取出人们今天所谓的“文化”,学着继承,努力思考,然后慢慢去践行。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