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城风景谈1600字

2025-01-0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作为固城人,多少年一直生活在那片古老但依然贫穷的土地上,其间虽外出求学,很少回家,但外面的繁华怎么也抵挡不了古朴带来的温馨。

  多少次梦回家乡,脑中那些早就定格的物景竟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亲切。我知道,这情愫就如同血液,它已深深地注入了我的身体,占据了我的灵魂,成了我生命中永远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闲暇时节,总喜欢琢磨一些东西。例如:地名的划分上应当是以什么为中心划出了西山、北河、南坪和东城;而且,对于这四个地方,人的个性都非常明显,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划分依据是以地域为主还是以民风为主?或许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经历,当回忆一些事的时候,总是要将它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尤其是回忆起童年的时候,这时候的风景便是故乡的风景,是一个人一辈子也忘却不了的风景。

  (一)夕阳中后头崖上的泡桐树

  最让人动情的时刻两个:黄昏和早晨。

  黄昏给人的是太多的惋惜和留恋,早晨给人更多的是激情和希望。

  黄昏时节难以忘却的便是后头崖上的泡桐树,它以男人的姿态存在,因为它的坚强。

  我不知道它已有多少年,或许根本没人知道它已有多少年,因为它的出现可能是一个偶然,或许是一只鸟雀将嘴里叼的树籽神奇地掉在了断崖边上,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开始发芽生根,艰难但顽强,顶风冒雨,昂首而立。它利剑般的枝丫直刺向天空,遒劲有力,盘虬的躯干展示着在所在的独特位置。从断崖处默默固守,经风雨雷电,依然如故。

  从院子里看时,它似乎就是刺了天的。

  夕阳中,泡桐树略显苍老,淡淡的橘黄的阳光洒在断崖上,树干上也涂了淡淡的颜色,如金属般,愈见坚强。它在静默、无语、沉思、等待。苍凉和勇气集于一身。它看过多少次的夕阳,看过多少在这断崖底下发生的故事,它懂,懂这里的人,懂这里的山,懂这里的水,懂这里的民风,懂这里和它经过多少岁月的风雨情。树上没有乌鸦,只有不知名的鸟雀偶尔间发出的啼叫,没有风,因为树需要静默,因为静默才显苍凉,一如大漠中夕阳下骆驼静立的剪影。

  在它的叶子上和躯干上,记录了很多。因为唯有它才可以见证这里发生的一切。

  一个村子和一棵树,它们的根是紧紧相连的,在你我看不到的地方。一群人和一棵树,情是紧紧相连的,因为它是你的风景,你也是它的风景。

  (二)西山

  以前写过一首诗,我说这里是太阳的家。

  因为太阳每天玩累了都要回家的。

  所以,它给我的印象是神秘和伟大。巍峨的群山下,苍茫的林草间,有牛羊,有白云,清澈的泉水,炊烟袅袅,鸡鸣犬吠,民风古朴。

  在这里,水是最绝妙的,潺潺的,经过山沟,流过石缝。有的声音浑厚,如马群经过。有的则清脆,像是鸟鸣。有缓有急,但基本上都是清澈见底,不着杂质。在几块非常大的石头之间,就可以看到一个小潭,齐膝深,水温却是够冰。水底的石头上都长了油油泥垢,泛出深色的黑绿。若是在夏天,这里的水就可以完全就着馍吃了。

  其次便是树了,最多的也就是白杨树和桦树,白杨树长的特别大,笔直而立,枝条流畅,像是婀娜多姿的少女(茅盾先生笔下的白杨树是伟岸的男子)。而桦树则长得枝繁叶茂,婆娑而立,枝条没有白杨那般流畅,多少是带了曲线的,但走向总是指了天空。在每个村子的周围,都是这两种树。但西山的树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秀木头沟村后的那一大片青冈林,木质结实,是最早的人为地保护起来天然林,其中非常大的树没有,中等的树和小树正在茁壮成长。躯干呈黑色,枝条不甚规则,随心所欲地长着,但整个树干很少有弯曲的,而且每棵树都长得非常高,确是少见的风景了。

  草场也算得上是另一景观,上了山梁顶,视野极为开阔,有纵马急骋的激情。一大片的全是绿色,云也非常之低,似乎在那个尽头就可以触及,没有雪山,但有牛羊群,没有喇嘛庙,但牧者同样会以主人的目光迎接你,这几乎可以和梦想中的青藏高原相媲美了。

  当现实和梦想重叠的时候,是最激动的时候。当我踏上这里的土地时,我一直在激动着。

  于是我坚信:这里就是太阳的家。因为只有太阳的家才是最美的。

  (三)凤龙山

  我查遍了所有的礼县县史资料,都没有正面介绍凤龙山的条目。

  只有一条:1936年民国25年,11月,柴宗孔率西北人民自卫军与天水县保安团在杨家寺激战,不幸牺牲。(确切地说,是在土硼下)。在固城凤龙山举行追悼会,葬于固城乡秀林村(秀木头沟)。

  我沉默。

  它被更多的人知道是因为它与英雄人物同在。

  这里是很多乡人的精神家园。富贵、贫穷、仕途、生老病死。都与这密切相关。

  不知因何故称作“凤龙山”?

  这里并不是固城的最高处。从地理位置上说。

  这里就是固城的最高处。从价值上说。

  在这里,没有秀丽的自然风景。山后的小树林远比不上西山的秀美。但这里,它寄托着乡人所有的精神。这是那片土地上任何地方都无法取代的位置。所以,它在人们的心中也变成了一道风景。一道寄托了精神的的风景。

  两个时间值得怀念。

  正月初九,淡雪之下,乡人早起,齐聚凤龙山。在年的味道里,远足的确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事实上,也是乡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宗教具有教化功能,道教和佛教一样,都是教人向善,善待生灵,善待生活,善待自己。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到庙里去看看壁画,理解和体会人应当怎样活着才能对得起一切。听庙倌说几句劝善的话,一年也就图个顺顺当当。

  春台会(三月二十八)。

  “喜看三月春台会,车如流水马如龙。”

  的确,这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柳絮翻飞,春暖花开,过了这个时节,便是农忙时节,也是雨水对农人最重要的时节。于是,每年的春台会便有两层意思了,祈求神灵能够保佑风调雨顺,再有就是趁此时间可以休闲,因为此后,便再没有闲情去看什么戏了。

  商贾云集,群贤毕至。扶老携幼,呼朋唤友,踏着新长的青草,踏着刚刚变暖的阳光,有点踏青的味道。悠闲的逛着,看想看的风景,听农人话桑麻。

  没有宗教的民族是野蛮的民族,没有宗教就没有文明。

  这也是一种风景,一种宗教和信仰,一种最原始,最本能,最基本的心理风景。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