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尤肯达修女的质问和施图林格博士的回答时,我想起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说道:“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的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见”可以引领可持续发展,而“短视”势必导致余功近力。
记得一所大学的墙上有这样一条标语:“看一个学校的质量不仅要看它这一年﹑两年的升学率,而且要看它的学生十年﹑二十年后的成才率。”这不是一种无视学生全身心发展规律的擦油式的办学理念,而是一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那么,怎样才能有远见呢?
著名的剑桥大学在维修九百年前的一幢老房子时发现,其橡木房梁已严重损坏,不能再用。无法找到合适的橡木材料,有人在学校附近发现了一片可以用来维修老房子的橡树林,经过调查后发现,这是设计师在建房时就想到了以后的维修问题,特意种下了橡树林。由此可见,拥有“远见”最重要的是有”心”。“心”有多大,“眼”才能“见”多“远”。只有一己私利,注定鼠目寸光;只有心装他人,心怀苍生,心余国运和人类命运,才能高瞻远瞩。
其次还应该有“力”。只有“登高”,方能“望远”。这个“登高”就是“力”。它应该包括敏锐的洞察力﹑久远的预测力、果敢的行动力等。正如400多年前德国小镇上那位善良细心的伯爵,如果不是伯爵的资助,年轻人的发明可能无法进行下去,也就不会有显微镜的发明,小镇也许依然在瘟疫的痛苦中挣扎着。
所以说,无“心”无“力”,只会一场空;有“心”无“力”,只会一场梦。只要既有“心”又有“力”,才会获得真正的远见,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只用短浅的目光来衡量伟大的事情,反应出的只会是自身的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