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量力 | |
拼音 | bù zì liàng lì |
简拼 | bzll |
基本解释 |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
详细解释 | 不自量力 bù zì liàng lì [释义]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语出] 宋·范仲淹《上吕相公书》:“是则系国家之安危;生民之性命;某岂可不自量力。”[正音] 量;不能读作“liánɡ”。[辨形] 力;不能写作“立”。 [近义] 螳臂当车 蚍蜉撼树 [反义] 妄自菲薄 自知之明 量力而行 [用法] 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 动宾式。 [例句] 他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有心主动接过来;又怕别人笑他~。 [英译] do sth。beyond one’s ability or strength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
成语故事 |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那时,郑国和息国睦邻相处。一年,息国为了一件小事,和郑国闹翻。息国国王要讨伐郑国,就召集大臣来商议。有的说:陛下和郑国国王同姓,不要轻易动武。有的说:我们的威望是不是比郑国高?还有的说:我们的力量是不是比郑国强?息国国王对这些劝说一点也听不进。他下令要全体兵向郑国发起袭击。郑国立...[点击查看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