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写法几经变迁,偏偏“文”这个字没怎么变。我想,这是由于对文章的重视与推崇。诚如古人所言: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必定是所处时代的最好写照。要了解18世纪的法国,《人间喜剧》必不可少;要剖析19世纪的俄国,怎能不看《安娜。卡列尼娜》?秦汉尊荣,故汉赋华丽;隋唐强盛,故唐诗豪迈;五四激越,故新文学尖锐;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鲜有战争文学--中国;一个崇尚创新的国度多奇思妙想--美国。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选择怎样的文学,就会开创怎样的时代。
而作文,恰是明日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毋庸置疑,任何纯粹而坚定的爱国者都会渴望一个繁荣、开放的中国,渴望整个民族一致向前看。既然如此,还有什么比阳刚作文更称得上是无上妙方呢?
“阳”,令人想起阳光,想起温暖,想起强烈,想起澎湃的热血,想起激情燃烧的岁月。要做到“阳”,就必须热烈地拥抱青春与未来,脱离哀伤的桎梏,摆脱绮靡的文风,用清新质朴的文字,让读者感到清风拂过,眼前是无尽欢乐。
“刚”,则是坚硬,是顽强,是百折不挠,是胡杨林的千年不倒,是林则徐的“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时下的作文都有明显的功利性倾向,学生十年寒窗,为的只是混一个“同进士出身“。这或许可以催生一箩筐满分作文,却难以诞生真正意义上的时代文学。唯有抛弃对利益的追逐,才能跳出世俗的狭小天地,才能告诉世人:我们写作只抒发所思所想,只为向世界表明我们这一代的光荣与梦想!
诚然,今天的中学生作文离这一目标还很远,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之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一方面,当代科技的高度发达使年轻人有多种方式抒怀,不必仅仅寄情于作文;另一方面,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做到“无欲”,掺杂着不纯动机的作文注定难登大雅之堂。
但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今天,中国固有的社会价值体系正在转变,可教科书上的言论与实际多有脱节之处,令学生难以取舍。而如果心中没有价值的标尺,又怎能对作文倾心注血?再加上受高考指挥棒的约束,我们的写作之路可谓步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