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流行亦成为文化,是流行的进步还是文化的妥协?当炒作、对骂被称作嘴皮文化,当火星文作为符号文化出现在人们书面、口头表达中,当身边流行的种种被贴上文化的标签、冠上文化的称号,我们不禁要问:流行与文化的界限究竟在哪?是否一切流行都称为文化?
事实上,流行与文化并非不可兼容。宋词、元曲这些在数年前风靡一时的歌谣,在时间的冲刷下逐渐展露出它们博大精深的内涵,昭示着它们在文化府库中不可让与的地位。昔日的流行。丝毫不影响词曲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同样在网络用语、火星文字等流行元素以惊人的速度繁衍的当代,流行再次把目光聚焦在古典文化上。当“烎”“囧”这些生僻的文字因其独特的结构、诙谐的造型而被人们再度重视,运用在日常交流之中时,我们应该承认这种流行是对文化的一种救赎。流行把被人遗忘在犄角旮旯的文化拂去尘埃,放在镁光灯下,以此让人们记住那些古老、远去的文化。
倘若流行与文化真能全这样在扶持中国共同繁华,也不失为一桩美事。但细数那些所谓的流行文化,其中又有多少鱼目混珠之辈呢?当“春哥教”这样低俗的把戏也能拥有一票“教友”,当“贾君鹏,你妈叫你回家吃饭”这样肤浅的句子亦能被人津津乐道,当寂寞同样可以成为文化并大行其道时,我不由得对文化“不取精华,不去糟粕”,对流行“一视同仁”的态度而感到由衷的悲哀。
文化是有下限的。时间长河的冲洗,定能让那些浮在表面的空虚消失殆尽,而真正沉淀下来的,在河底微微散发出璞玉光芒的才是每个时代真正传承给后世的文化。它从不以流行与否来区别,更不用是否主流来定义,时间才是作为文化最公正的度量衡。在算盘子轻轻拨动间,万事万物便用一条清晰的界限分开,从不存在谁向谁妥协。
存在的皆是合理的。既然流行就必定有原因,但这不意味着文化就一定得承认它,将它纳入流行文化的范畴。时间老人拿着尺子威严的站在路口处,就是你文化原因妥协,他又怎会轻易地让流行越过文化的下限呢?
附:这篇习作完成的时候尚没有“凤姐”“小朋”等人的颠倒众生、叱咤风云,但一年时光过去,很多曾今看见的看不见了,很多曾今记住的也忘记了,终是“落得一片向茫茫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