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启蒙老师16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人到中年,体质开始滑坡。为了健身,我时常出门散散步,有时也登登山。今年开春的一天,我登上了家乡那座山;山不算高,却也别有情韵,尤其山涧那一抹晴岚,“珠光”闪耀,煞是好看,这不由得勾起了我深切的怀想……

八岁那年,父亲送我上了学。村里的两间旧平屋,就是我们的学校。学校只有一位男教师,约摸三十六岁,中等身材,黑瘦的脸,腿脚曾因患“小儿麻痹症”而不太灵便,穿一件朴素而庄重的中山装和一条褪了色的蓝裤子,他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周晋民老师。

“文革”期间,当老师颇不容易,倘不谨慎便会挨批。周老师违心地认了“臭老九”的命,再加上生活的苦,他显得有些苍老,虽然尽力乐观,但有时脸上难免布“一丝愁云”,我似乎看出了他处境的难”,也似乎读出了他心底的“痛”。那时我家常常吃不上一顿真正的“白米饭”,有时还揭不开锅呢!老师很重面子,但因口粮短缺,偶尔也不得不向人开口借两升米。也许是当时生活的窘迫让我提早“懂事”,我打心底里同情老师。

老师很善良。有一天上午第二节课刚开始,一位同学脸色煞白差点晕倒,老师立即把他扶住,一问才知没早饭吃,他就让我们扶好那同学,自己转身去寝室拿来一碗用开水泡过的米饭给那同学吃。个别不懂事的还看着嘻嘻笑呢。

到了第三节,老师居然拿着一根两尺来长的细竹竿进了教室,“会不会是用它来教训调皮学生的”,我一阵疑惑,心里嘀咕着。不一会,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三行字,用这竹竿指点着教我们识文断字。这我才知道,它是老师自制的真正用于教学的教鞭。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由衷感念,因为他从来没有用这教鞭打骂过我们;即使“闯将学生”侮辱他,拿他身体的缺陷取绰号,他也不计较。

周老师以其处世立身的“智慧”教书,尽力避免挨批的厄运。他的教学富于个性,一丝不苟,生动有趣。

凡上语文课,他总是十分重视写字和阅读训练。在生字教学时,每个字他都要规规矩矩地书写两三遍给我们作示范,他说“字如其人”,教我们写字要端正,做人要方正。有一次,他让我们练字,我就在中字簿上写了一页正楷字。本子发下来了,好多字被画上了浓浓的红圈,意即这些字写得“漂亮”;那是老师用竹棒自制的蘸笔批改的,所以他画的圈格外粗壮有力,也格外醒目。由于字好,我曾受到过他的表扬,还获得了两本中字簿的奖励。从此,我写字再也没有马虎过。还有,每篇课文他都要认真领读几遍,不仅如此,还让读书较好的学生(包括我)领读,一直读到我们“刻骨铭心”为止;分析课文则从不嚼烂嚼透“喂”学生,而是常常“留白”,让大家课后去思索。说真的,后来我能写得一手好字,并立足讲台,是与周老师的教育教学密不可分的。

他喜欢用猜谜语的方法教我们学记汉字。在一堂语文课上,他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字谜,好吗?”大家都很兴奋。“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老师出了谜面,一会儿有同学举手答曰“大蒜的蒜”。其他诸如“月亮还未落山,太阳就已东升”是“明”字,“这边绿,那边红,丰收的季节吹金风”是“秋”字之类的,至今我还记忆犹新。老师就连野外活动时也不忘用字谜教我们学记汉字。他曾多次带领我们在家乡山头的地里为集体的庄稼除草,或在山间组织一些活动等。记得有一回山上“捉特务”(一项活动),休息时,我们坐在草丛上,对面正好有几棵茶树,老师就灵机一动,出了“草木之中一个人”的谜面,我猜中了,那是一个“茶”字。老师笑了,同学们用手指比划着,也点头表示认同。

周老师什么都教。在唱歌课上,他一句一句教我们唱歌;齐唱时,他就用二胡为我们伴奏。他教我们用蜡纸筒、小镜等材料进行“显微镜”手工制作等,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尤其支持我自制“幻灯机”,并组织我们在人们夏夜纳凉时去放映,宣传“双夏”中涌现的好人好事。

在周老师那儿,我总共学习了四个学年。其间,我不仅受到过温馨的呵护,还学到了不少课内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离别时,他送了我一本《毛主席诗词》,在扉页上,还有他亲笔录写的一行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知道这是他对我的“殊遇”,更是对我的一种“厚望”……这样一晃就是好几个年头。直到我高中毕业开始“教书”,我们的接触才又频繁起来。

1984年,我考上了上虞师范,老师还不忘叮嘱鼓励我,要我好好读书,将来成为一名好教师。那时,他已经调到南钱清教书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形势的发展,教育出现了希望的曙光,老师面对学生,时时“春风满面”,处处“阳光灿烂”。进入师范学习期间,我给老师写过几封信,表达了我的感恩和敬仰之情。其中一封信我写有这样几句话:“周老师:您好!那时教书有难处,生活有苦处,但您都挺了过来,您是坚强的,难能可贵的。至今,我还时时记起您给那学生弥足珍贵的一碗白米饭,赠与我非同一般的两本中字簿和一本《毛主席诗词》……”信末我还写了一首拙词,赞美了老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即:

相见欢教乐

一生敬业追求,竞研修。笑对童生开卷论春秋。

传教益,播德艺,志长留,别有一番期待在心头。

他给我回信说:“往事不堪回首……熨平伤痛,让往事如烟散尽;今之美好者,你我当珍惜。”是啊,今之美好者,大家共当珍惜;师生之情,又何尝不如此?

于是,我抽空去看了老师。他见到我,很是高兴,说:“你的字写得好,超过了我,希望今后在教学上也超过我。”我说:“周老师,您是我的老师,老师永远是老师。”他拍拍我的肩膀,认真地说:“青出于蓝胜于蓝,有什么不好?”这着实令我感动:“您放心,我会努力的。”还未待我说完,他的脸上便露出了真诚而满意的笑容;这笑容,犹如家乡山涧那一抹晴岚……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