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自不列颠1300字

2024-05-1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夜,深了,灯光并不明亮,灯下,我突然想梳理一遍英邦古典文学给我的感受。古老而遥远的大不列颠帝国,坐落在岛上,和欧洲大陆隔海相望,文学似乎也因一个海峡而与欧洲大陆有了不同之处:希腊的古文学是文化童年的记忆,略嫌稚嫩;法国、意大利,总让人觉得那么华丽,那么浪漫,或者那么具有故事性;德国的理想不是那么易懂;俄国文学中有十分浓重的桦树、松针味儿与伏特加气息,要么就是彼得堡的灯红酒绿与办公室维尔;美国则只是小字辈儿而已。

英国的气息挺奇怪,也许是我的不了解,并不好定义,它在许多时期都有杰出代表人物,有时一枝独秀,而时代的不同使它们那么复杂,况且我读英国作品并不多,像狄更斯这样的作家我差不多一无所知。

露天的阳台,恋人的私语,这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幽会;呼啸的阴风,黑云压城的浓夜,高耸而苍老的城堡,哈姆莱特立在丹麦的城墙上;青翠欲滴的地中海式丛林,悠然自得的仙王仙后,身着雅典长袍的青年情侣,聪明捣蛋而马虎大意的小精灵,一切在海滨仲夏夜中浪漫的进行。不错,这一切精致完美的画面,或悲或喜的结局,皆出于莎士比亚的妙笔之下。

莎士比亚,是当之无愧的英国文学泰斗,他的思维太活跃,想象太丰富妙曼,文字太浩瀚,太博大精深。人生、社会、爱、恨、美好、丑陋,悉数交织在莎翁笔下,谱写出一支支情绪丰富的交响乐,他们既是时代的缩影,又包容了时代。莎翁的作品中有那个时代的一切善恶美丑,阴谋、爱情、战争、真理、背叛、友谊……他们的确在舞台上出现,可却那么真实。并不夸张地说,如果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英国也有辉煌无比的文学成就;如果莎士比亚只有四大悲剧甚至只有一部《哈姆雷特》,也无愧于文学巨匠之名。

如果问历史上对英国政府最刻薄的攻击者,英国最大的“叛徒”是谁,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拜伦”。拜伦,这个尖锐刻薄胆大的家伙,竟敢公然的攻击甚至讥讽怒骂本国政府,不仅如此,还帮着敌对国骂,对于欧洲大陆上包括英国在内横冲直撞的强国他看谁都不顺眼,统统毫不留情的怒斥为“无耻行径”“刽子手”“野兽”“强盗”“罪恶”。

但是,拜伦是一位真正的诗人,我甚至认为他是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当混乱的欧洲充斥着罪恶的侵略和民族解放与压迫的狂潮,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拜伦的足迹踏遍了半个欧洲,他几乎是为这样的时刻而生的,哪里有反抗他就冲向哪里,以诗为武器打击横行霸道者,激励弱势民族反侵略的斗争,为他们敲响鼓舞士气的战鼓。如果哪个民族士气消沉无心斗争,他就不客气的指责、训斥,以敲醒他们。

在希腊民族解放中,拜伦已然是一个领军人物,希腊是拜伦的第二故乡,并没有认为他有“狗拿耗子”之嫌。诗人是有国界的,但真理与正义却是无国界的,正义的卫士也是无国界的。英国失去拜伦,是失去了一笔莫大的财富,但拜伦不仅是英国的拜伦,而是全欧洲乃至全世界共同的拜伦。在二十世纪初期,有的中国志士读到拜伦的诗,便激奋不已。拜伦,是正义的斗士,真理的捍卫者。

提了拜伦本来就不想再说他了,但还是写下了这个名字,这是一个把韶华写在水上的人,就是雪莱。我不了解雪莱与他的诗,他与拜伦有几分相似,他是高高飞翔在蓝天上、歌唱自由与人性的云雀,但是,他坠落的太早了,汹涌澎湃的大海永远吞噬了他仅二十九岁的生命,还有向往光明的才情。雪莱的早逝是双重意义的夭亡,他有水迹一样易逝的青春,火一样热烈奔放的诗篇。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