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朴1100字

2024-05-1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朴素”这两个字就来源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对奴隶主统治阶级无限膨胀的欲望 和奢侈淫靡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极度的憎恶,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一些极端的主张,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他认为仅有这些消极的措施还不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就是这样提出来的。老子说:“天下之弱莫过于水,天下之攻强者莫之能胜”,也指出“扑拙”的力量。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庄子·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刻意》:“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故曰,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这些论述都表明,庄子把朴素自然、恬淡无为作为美的最高形态,是符合天地之道的最高的美。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朴素美直到如今也是人们所崇尚的。朴素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人无数次的教育我们

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许多朴素美。简约大方的衣着、朴实无华的文字、简单朴素的道理……朴素无时不刻在我们身边。我们倡导朴素,学习焦裕禄清政廉洁朴素生活作风,学习袁隆平艰苦奋斗的朴素

工作态度,学习霍英东心地无私朴素思想品性,学习陶渊明一尘不染朴素精神境界……做一个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朴实的人。

朴素,是一种美的精神境界,是悬缀在人生命长链上的一颗明珠,它永远是刻在人们灵魂中的美的一种最好的诠释。

参考文献:《国语·楚语上》

《老子》第十九章

《老子》第七十八章

《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