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千万年之中,于千万人之中,谁知会与谁相遇?但唇间轻吐的“平平仄仄”,却述说着先人的畅怀与丝丝愁绪。犹如与他促膝长谈,以坦然,或是踌躇不定的心态,去寻觅那消逝在千百年前的情愫。
夕阳下落,映红了藕塘,也映红了诗人的脸庞。虽是醉游在“藕花深处”,也不忘争抢着划呀,划呀…却飞起一滩的鸥鹭。最初读《如梦令》,只是爱它委婉的韵味。似乎读着读着,就与词人身处同境,她的那份愉悦便不再只属于她,也让醉在词中我感同身受。不同于李清照的婉约之美,杜甫的沉郁,韦应物的淡雅,温庭筠的绮靡,李商隐的隐蔽,都各自抒写着诗人心中的那些忧,那些愁。更有“诗仙”李太白,用浪漫的笔调,让人不觉地陶醉在他所创造的“雨纷纷”或是“直下三千尺”的意境之中。
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爱国、思乡、壮志难酬,铸就了太多的千古华章。而我独爱那月下思乡的诗人,那为国而愁的前人。绵绵的春雨曾洗刷了诗人身上的尘埃,酿出一种浓郁;急骤的风雨曾打破夜的安宁,奏响一曲豪情;月的柔情曾偷走游子的心,只留一份思念……“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前人的诗作,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由不朽变为永存。我仍继续追寻着,葬于诗赋中的种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