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温州800字

2024-05-3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家住小巷,是我儿时最得意的一件事。隆冬的深夜,远处传来“梆,梆……”的敲打声,一头燃着柴火,一头荡着清水的馄饨担走近放下,如果住楼上,懒得下来,也可用篮子吊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这时捧在手中的简直是一只手炉,温暖如春。碗中的馄饨在翠绿的波菜映衬下犹如水中芙蓉吐馨,悠悠地冒着热气,飘着香味。尤其是浇盖在馄饨上的浇头,五彩纷呈格外的夺目:黄黄的蛋丝,紫紫的紫菜,红红的虾米,绿绿的小葱,而那鲜红色的肉松,则是形似莲花的花蕊。轻轻地咬上一口,满嘴的清香足以叫人窒息半分多钟。真得用一个“美”字来形容……  
  几条小巷幽长的小巷曲线般汇聚于古井处,八方形的井沿,能见人影的井水。在井边,还可以看到许多妇女,一边洗着衣服,一边拉着家常,虽都是些鸡毛蒜皮大的小事,可她们还是聊得津津有味,例如某某人家又添丁啦、小杂货店的柴米油盐涨价什么的……旁边呢,还有群嬉戏打闹得孩子,让人不得不感叹,好一幅“小巷洗衣图”啊!夏天,妇女们会无意间从古井中打上来个西瓜,原来是有的人在用井水来“冰镇西瓜”呢!真得用一个“闲”字来形容……  
  放学后,也常和同学们在温州的小巷里打起了“游击战”,我们充分的将小巷四通八达的特性利用了起来,在“指挥员”一声令下之后,战斗便开始了,还颇有当年“游击战”的阵势呢!真得用一个“乐”字来形容……  
  在我的记忆中,温州最出名的还是小吃、小巷、水井。但随着时间的飞逝,随着现代化文明速度的加快,这些“温州特色”,也都被渐渐淡忘了。  
  有一天,小巷边的墙面上到处写满了大红色的“拆”字,那些大大的红字像是要把小巷吞没似的。来到井边,那里早已没有洗衣的妇女,没有玩耍的儿童了,古井也已被建筑垃圾填上……小巷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我们家也被迫搬离了小巷……  
  现在,偶尔还会回去看看,望着那数百米的现代大楼,抚摸着曾经的小巷的土地,拥抱着那颗见证着我成长的老槐树,和它分享着我余留下的不成记忆的记忆……  
  或许只有这样,我才不会忘记脑海中那零星存在的“古城温州”……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