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1000字

2024-05-1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的家在运河边,运河堤这千年驿道仍然井然有序地忙碌着。它伴着我的成长,我也看着它的变化。  
   老太(爸爸的外婆)常常津津乐道地夸大我的糗事:在我两三岁时,那时的运河堤刚刚拓宽,车子还不是很多,我跟着老太在路边玩,老太正跟人闲聊,听一过路人好奇地说:一个戴红肚兜的小孩把客车拦下来了。老太一看,见我正大摇大摆地在路中间溜达呢。当然,从那以后,我再没离开过家人的视线,而路上的车子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终于,东边新建了一条淮江高速,都以为运河堤可以喘口气了,哪知道,长途的中巴客车变成了双层大巴,短途的中巴十五分钟便是一班,大卡车呼啸而过,出租车川流不息,私家小轿更是在车流中耀武扬威。  
   老太常搬个小凳,坐在门口,望着路上不断驶过的车子说:“就多少车子啊!”旁边的小姑父不屑地一撇嘴:“这有几辆车?我们高速收费站一个班的收费额都是以万计算的。一个道口一天四班,一个小站两个道口,一般的站四个道口,大的站八个道口,一条淮江路有多少站?全国有多少条高速?”老太一下呆住了,她一时怎么也不明白,高速上究竟有多少车,老太不服气,分辩道:“以前哪有这么多车子?以前路就现在的一半宽。”我们忙打岔:“是啊,是啊,现在路宽了,漂亮了,车多了,比你们那时候好吧?”  
   说起路,妈妈也常滔滔不绝,外婆家在菱塘回族乡最北的村子,离镇上中学十六里路,十几里的乡间土路遇上下雨,要走几个小时,有一回妈妈冒雨返回学校后,发高烧住了医院,平生第一次住院,第一次缺课,第一次感觉人有时真的很无奈。事隔多年,妈妈仍然感慨万千。现在的菱塘乡乡镇工业小有规模,早已村村通上水泥路,沿环乡公路,从镇上到外婆家只要几分钟就够了。  
    路的变化,其实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力增强的缩影,看着运河堤一尘不染的柏油路面,我心里也在感慨:中间醒目的黄色分界虚线仿佛在叮嘱司机:小心,小心;弯道和靠近居民区有铁质镀锌的护栏,间杂着穿着红白条纹衫的水泥方墩,保护着行车和居民的安全;一百米间隔的里程柱上的反光油漆会提醒夜间驾驶的司机注意;路边单一的白杨树边栽上了长青的松树等风景树,春天时会有红的花.白的花夹道相迎,令人赏心悦目...... 人性化的公路设施,乃是人们富足后的精神上的追求。运河堤这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也只有在开放富强的今天,变鹤发为童颜,焕发勃勃生机。今天若有个小孩去运河堤上溜达,恐怕会堵车了吧?  (2008 .元旦 献给改革三十年)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