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天,外面下起来小雨,做完了作业也不能出去玩。爷爷说今天准备蒸馒头,咦!我要仔细地看看馒头是怎么做出来的。爷爷端出来已经发酵的面,然后铺好案板,在案板上洒上面,然后用手把面揉好后,团成大小均匀的像水杯盖那么大的圆馒头,等锅里的水开始冒白气了,就把馒头一个一个的放到锅里,不过每个馒头间要有一定的距离,爷爷说放的太近了,等馒头蒸熟了变大了就全粘在一起了。
蒸馒头需要大概二十分钟,爷爷问我知不知道面粉是什么做的?这个难不住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知道了。我得意的说:“面粉是地里的小麦长熟了以后,用收割机收到袋子里,然后把麦粒放到磨面粉的机器里磨成粉就成面粉了。”爷爷听了很开心说:“懂得还不少呢!”接下来,爷爷还给我讲了很多种地的知识。馒头蒸出来了,白白胖胖的,比蒸之前大了很多。我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问爷爷吧!爷爷说以前就是这样跟老人学的,只知道里面有酵母把面发起来就行。还是问妈妈吧!妈妈可以帮我查资料。
下午妈妈加班回来,我迫不及待地给妈妈提了一大堆问题:馒头是谁发明的?为什么等面发酵了才能蒸馒头?馒头是怎么变大的?还有我还发现爷爷在冬天的时候,爷爷为什么把面盆放在电热毯上发面,然后还用被子捂着呢?电脑真是太好了,妈妈查了很多关于馒头的资料,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我没有想到馒头竟然是诸葛亮发明的。相传三国时候,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诸葛亮亲自带兵去讨伐他。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另一个办法: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 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因为称“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那为什么等面发酵了才能蒸馒头? 馒头蒸出来松软可口主要是因为在面里放上了酵母,酵母遇到糖类就会生长成酵母菌,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发酵的面粉里就会有很多气孔,爷爷说他也是靠观察这些气孔来检查面发好了没有。蒸好的馒头里面也是因为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气孔才会很柔软,馒头发酵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气孔,大小均匀的话,这样的发酵是很成功的,如果气孔不均匀馒头里面就会夹着硬面疙瘩,馒头就不好吃了。
爷爷在冬天蒸馒头的时候用被子捂着放在电热毯上发面,原来是因为冬天温度太低了,酵母细胞在低于水的冰点或者高于47℃的温度下,一般不能生长,最适应的生长温度一般在20℃~30℃。爷爷这样做是为了温度升高后让面发的快一点。
我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爷爷听,爷爷笑呵呵地说:“只知道老一辈人这么教就这么做了,没想到小小的馒头里面还有这么多的知识啊!”妈妈还给我讲了很多酵母菌的知识,酵母菌分好几种,有食用酵母、饲料酵母,食用酵母又包括面包酵母、食品酵母和药用酵母等。我还知道了有些酵母菌对生物是有害的,比如红酵母和白色念珠菌。有很多知识我不太懂,什么是细胞?什么是分子?二氧化碳是什么?。。。。。。妈妈说等初中上了物理和化学课,生活中很多不明白的现象都会迎刃而解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自己懂得太少了,我要向那些爱观察、爱动脑的同学和朋友学习,多观察、多提问题,而且要主动地寻找答案,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