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动乱,活于平淡700字

2024-06-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1967年,文化大革命进入白热化阶段,全国上下动荡不安,无数的知识分子被贴上了牛鬼蛇神的牙同意了。于是,这个年仅14岁,仅读了两年初中的他就不得不走出课堂,过早的进入了社会。我想,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在有了自己的孩子,有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的时候,会对孩子如此严格吧。走出课堂成为他一辈子的遗憾,于是他不想让孩子同样留有遗憾。可是孩子却不能理解他,孩子并不想如此平淡的走完一生,为何要按照他的意愿,为何要走在他铺的路上,像他一样碌碌无为吗?!但,孩子并不知道,她认为如此平凡的父亲会拥有这么不平凡的经历。

他,在家务农一年,便被父亲送去做学徒,学徒是当时蛮赚钱的工作,一个月几块钱的工资,算是相当富裕。他也不甘平凡,不甘心在大山里过一辈子,他想有一番作为。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一个可以影响他一生的决定。

19岁的他离开家乡,正式进入军队成为一名军人。他所在的队伍是广西法卡山,法卡山这一地名对我来说是相当陌生,但对他却是难忘的。他六年的光阴都在这里度过。20岁那年,他荣获“优秀学员”、“优秀法卡山战士”的称号,被连长推荐入党,20多年过去了,他依旧清晰的记得入党时的激动、欣喜。当他的档案从此被印上党员二字是,他无比自豪!多年后,重温那幕时,依旧隐隐带着笑意。退伍多年,他一直谨记连长教诲:“好好干!今后不管是干什么,都要记住,你是个党员!”

曾经参加过越南抗战、法卡山战争的他,扛过枪,受过伤,流过血,却依旧不改军人、党员风采!

文生,文革生的他,就是我最最亲爱的父亲啊!孩子长大了,孩子懂你的平凡中的不平凡!你既是曾奔走于生死线上的军人,有事那个谨遵党训的党员,更是那个我最爱的老爸!

生于动乱的文生,活于平淡的老周。岁月依旧不改你的风采,翻过你的旧照片,意气风发,眼中含笑,年轻朝气的模样不逊今日半分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