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是他、是他,就是他,一个将军。满洲人侵占了他的国家,明朝被推翻了。可是,他没有忘记皇上赐予他的“朱”姓,依旧以薄弱的力量抵抗着。
可是,殊死抵抗又如何?左掌拍右掌,还有谁会痛?终归生灵涂炭,又有谁来承受?他疑惑着。
于是,他身披长袍、腰佩长剑、登临礁石、极目眺望,滚滚而来的海水击痛着他的胸口,极目处,尽是人民的痛苦,他何去何从?他满怀愁绪,他茫然着……
海鸟从海峡对岸飞来,凄凉着。他猛然一顿,蓦然回首:东岸、东岸,红毛鬼子正欺侮着自己的同胞。他怒发冲冠、率领军舰,劈波斩浪,横跨海峡,驱逐荷兰殖民者出中国!
于是,他成了英雄,一个民族英雄,流芳千古??郑成功。
二
他,一个地方割据的权势人物,号称“总统”。望着海峡西岸,他私欲膨胀。于是,经济上,他偷偷的把人民的血汗钱掏入自己的囊中;政治上,他,忘了自己身上流着的炎黄子孙的血液,说什么“两边三国”、搞什么“台湾历史”。
是可忍,孰可忍乎?于是,他千夫所指,失道寡助。终于,在台湾,民众掀起了一阵阵“倒扁”运动,海峡的水化成了唾沫,淹向了他。
历史也必会记住他的,但必然是掺杂着骂声与口水的。他,将遗臭万年??陈水扁。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历史将择统一,反对分裂。因而,那一湾海峡,必将是浅浅的、浅浅的,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将提着灯笼、骑着牛儿闲游。它,将不再是你我的乡愁
附,简评:
本文构思精巧、取材新颖、主题深刻:由引起的联想起余光中的《乡愁》,再由此联想到两个人物??郑成功、陈水扁对祖国、对人民、对历史的态度。
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在两个人物叙述中,作者的情感溢于纸上。
语言简洁生动,极具概括力。如,“那一湾海峡,必将是浅浅的、浅浅的,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将提着灯笼、骑着牛儿闲游。它,将不再是你我的乡愁”,可见,小作者驾驭语言之功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