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歌曲的发展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争奇斗艳的景象。无论是各的主题、歌的类型还是歌的意境似乎在这开放的深惠中不断的更新,犹如雨后春笋般展露自己的新角。
其实,歌的历史源远流长。东汉的《诗经》给我们铺写一篇唯美的乐章。那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男女间爱慕的情感,讲究一种古往今来为人称道的含蓄美,讲究的更多是心灵层面上的满足;六十年代,是个燥热的年代,个人崇拜的思想似空气,斯阳光充斥着整个社会,儿女情长已被唾弃,催人奋进的励志曲目革命的火焰继续燃烧,歌曲也自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现,人人拿着小红簿,歌唱祖国,街头巷尾。
八、九十年代,要求独立,有求个性,纯洁的爱情被人推崇,她蓄势待发,卷土重来,刚开始还偷偷摸摸的她,眼看着她如此多的拥护者,内心狂喜,胆子也大了起来,一层一层的揭开了脸上的面纱,重见天日的感觉真好,他深深的吸了一口久违的空气,滋润着成长。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为更多的音乐铺就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民族的,流行的,西方的或各占一席或相互交融。
就是在这宽广的舞台上,能够寻觅出我们的歌,中华民族的歌吗?《诗经》不是吗?是的,《诗经》是个杰出的代表,然而,他却不能被广为人唱,他是我们古代智慧的体现,却难以担此重任。若是要评选“我们的歌”,我以为国歌是不二之选。
既然属于我们的歌,当然只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达标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也唯有《义勇军进行曲》足以撑住这个场面。清末的我们饱受磨难,祖国的山河支离破碎,这时候,拿什么来拯救你?
于是一批人对天长啸,尽管声嘶力竭,尽管头破血流,一批倒下,下一批坚定的补上,一批批的义勇军凝聚着“站起来”的精神,这股精神愈演愈烈,前进的步伐逐渐扩大,像千军万马般涌过来,震撼了整个中华大地。这时候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节便赋予了另外一种非同凡响的精神。它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一种象征,一股极具千千万万人的,足以使地动山摇的力量!
于是,当在奥运领奖台前,五星红旗升起之际,那声有力的呼喊声响起时,观众席中的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肃立,奖台上的我们会掩激动的心情,任由泪珠在眼睛里打转,电视机前的我们会心中一震,腰板挺直。这是一首歌的力量,一首牵动十几亿人的属于我们的歌。
所以,不管我们遭遇何种灾难,我们总忘不了这首歌。所以当“5。12”救灾工作迅速展开后,学生复课是首要任务。在临时搭建的课室外,在上课前,同学们都庄严地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红色的瞳孔泛着泪光。
此时脑海里都是那激昂的旋律,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