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下中学的格局,是与其它农村中学不同的:外观都是铺满黄色瓷砖,一眼望去,像是一个巨大的古董。特别是被雨水冲刷后,随着岁月齿轮的转动,在瓷砖上留下了一点点的斑点。在校读书的人,早晨下午到校离校都遵从着那一条条的规矩,也可以说“三从四德。”
从十三岁起,我就在中心中学里读书,成为了方中的一学生。我的外貌乍一眼看去,就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孩子,曾担任过历史课代表与宣传委员,只是一些跑腿的差事。在方中待了那么些日子,什么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八年级的一些事情。
那时候,语文老师是班主任,不曾给我们好脸色;数学老师一副凶脸孔,看见他就让人打哆嗦;只有英语课和物理课上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记得班上有位同学绰号叫“油条”,现在早已忘记了他的真名了。他是班内的超级捣乱分子,因为屡教不改死不悔改所以被别人叫做“油条”。
物理课上,“油条”经常反驳老师,带领那些小兵小卒找物理老师的茬儿,为此经常被罚站。他是唯一一个上课被罚站而又嬉皮笑脸的人。他从不在乎什么,包括成绩。说白了,他是一个差生,是班内惟一一个最有潜力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真是可惜了他的好脑瓜。
记得有一次上物理课的时候,也是因为故意捣乱,物理老师让他罚站。站着就站着吧,没想到,这倒给他的捣乱制造了更有利的条件。这时物理老师气不过,走过去,一把抓住“油条”的耳朵就拧,而且是使劲拧,疼得油条呲牙咧嘴地直叫。这时物理老师才放了手,“油条”用手捂住那红红的耳朵,还瞪物理老师一眼。这个时候,他可不敢再“骂”物理老师“物理老头”了,只恭恭敬敬地叫他“发哥”,表示投降。那个时候,我们早已笑的人仰马翻了,整个班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因为他是一个炸不烂的“油条”,造就了他的性格也就如此。别人是再一再二不再三,而他是一直到N次也不肯悔改,这也许就是我们班为什么纪律乱而又超搞笑的原因了吧!
八年级分班后,再也没有看见“油条”,也许是他已经“改邪归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