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对文学痴迷的孩子,因为痴迷,所以执著,因为是孩子,所以任性,任性的执著,让我仿佛发现了自我。但,这只是仿佛。
老师常说:你的笔风太尖锐、太偏激,不是一个学生所应该有的。
我笑道:心中有不平,泻于纸上,有何不妥?我就喜欢用笔直指人心。
是的,我常写文章骂人,骂教育,骂制度。那时,仿佛有无数不顺眼的事;那时,我的确很张狂,文章风格也很嚣张。
文字,是我的信仰,而不仅仅像许多同龄人那样,只是得分的工具而已。我以为我最懂文字,但其实我那时尚未参透。
那时的我,总以为下流的调侃、无耻的比喻很厉害,很特立独行,旁人的善意提醒被我当作无知。(调侃自有风趣型,比喻亦有优雅型,何故以偏概全?从这里的用语偏激,也可看出作者的笔力与文风太猛。这个猛,说到底应该还是认识的偏颇。——编者插话)
说实话,那时,我不认为我的观念错,我只认为我的文风不行。
让我真正领悟过来的,却是一件小事。那天,我去买饼干,看见一位妇人带着他的儿子正仔细地找着一种好吃却不起眼的饼干。他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然而,儿子却拿起另一盒包装精美的饼干,说:“这个看起来很好吃。”然后母子俩就一起去买单了。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沉睡中的自我。
文风好比包装,观点好比饼干,只有文风适合大众,观点才能为人接受。这个道理多简单啊。
从那时起,我改掉了文章中下流调侃(宜改为“过度调侃”)的坏习惯,因为我知道,偏激的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文风。(呵呵,其实联系你由饼干及其包装得出的顿悟来看,你还是观点上有点偏激,才导致文风过猛啊。——编者交流)
文风改正后,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文章可以像一汪湖水一样平和,却像万花筒一样耐人寻味。
有人问我,是不是转性(应改为“型”,或者加引号)了,文笔如此平和。
我告诉他,一篇好的文章,看着很平和,实则内含哲理。
友人大笑:“尖锐,不是你的个性吗?”
我说:“一个优秀作者,除了要有思想、有技巧,还要有智慧。我的文章看上去平和得很,实则笔笔如刀锋,字字透苍穹,每一个字都直指问题的根源。”
友人“呵呵”了一阵,然后说:“你真的发现了自我啊!”
是的,在那一刹那间,我的确发现了自我。
原来,文章可以平和地指出问题,然后狠狠地剪除问题。文如其人,相信做人也是如此吧?如今,我依旧痴迷,却不再偏激,因为,我发现了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