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知足常乐”1100字

2024-06-0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知足常乐’是中国的古训。今天人们常赋予它这样的含义:在物质生活上、个人利益上,知足才是常乐,在神精生活上,工作学习方面,不知足才会常乐。这样的看法貌似辩证,其实似是而非。我们的看法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常乐之道都是“相对的满足,绝对的不满足”。

相对的满足,是前进的支点,绝对的不满足,是前进的动力。两者兼而有之,才能进步,才能常乐。 生活上应该相对满足,否则欲壑难填,利令智昏,“事业,二字固然无从谈起,弄不好还会赔上身家性命,又何乐之有?但这不等于说人们就随遇而安,清心寡欲。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土处穴居的水平。所以,生活上同时还应该做到“绝对的不满足”。回顾历史,正是这种不知足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只有热爱生活,希望生活更美好的人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即使从个人利益来考虑,也应该同时具备绝对的不知足精神。如果人们都满足于现状的话,油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折扇就不会被电扇代替。现在的生活与原始社会已有天壤之别,但我们绝不能安于现状,坐享其成,而是要继续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这样才能享受到奋斗的快乐,也才有可能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精神生活上人们注重“不知足”这是对的。如果有了一点进步就沾沽自喜,则会停滞不前,也就谈不上“常乐”。但精神生活上也应有相对的满足,这种相对的满足,大而言之,能振奋民族的精神,鼓起民族自信心。现在有准谈起 “四大发明”就会有人认为“阿Q",这实在令人不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和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足有目共睹的,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为什么不能谈?实行经济开放后,人们的视野开阔了。

“讲究横向比较,,有些人就只于到自己的差距,以至于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其实大可。不必。“横向比较”固然不可少,“纵向比较”也不能丢,从“纵向” 的角度看,我们取得的进步足可引以自豪。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能振奋精神,使斗志更加昂扬,便能更勇敢地而对未来,脚踏实地,急起强迫,敢于赶超世界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小而言之,我们中学生在学习上,也需要相对满足,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辛勤耕耘的果实,使白己心情舒畅,信心百倍,如果一味强调不知足,对微小的成功不屑一顾,就会失去自信心和进取精神,萎靡不振,畏葱不前,就会愁眉不展,灰心丧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那就不是“常乐”,而是 “常愁”了。

相对的满足,绝对的不满足,这一处世态度也合于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这种变化和发展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阶段性与永恒性的统一。看不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化发展的稳定性,好高鹜远,那就会庸人自扰,欲速不达,走向自己的反面,而看不到这种发展的绝对性,又会安于现状,裹足不前,两者都是各执一端,违反了客观规律,如此处世,也决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可言。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