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双百人物》后感12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好像没有灵魂的驱体。”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它时刻提醒着我;特别是最近读的《双百人物》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当我读到了方志敏的故事时,我看到了这么一句话: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这句话,正值得我们现代人去体会。现在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了,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许多同学在家中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因为长辈们的溺爱,使得他们很多事情都不会做,很多事情都依赖长辈;遇到不顺的事,要么就是发牢骚,要么就是哭,容不得半点委屈。

然而抗日战争的时候,共产党员被俘后,面对着种种的严刑拷打和残酷折磨,他们宁死不屈,始终不肯说出敌人想知道的东西。有时候,我还会想:如果自己生活在那个时候,当自己面对着那种种的酷刑,什么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械、电刑……我能承受得了吗?我真的无法想象被刀砍去身体某个部位或者被枪射中哪里,又死不了,将会是多么的痛苦!可是,我们的共产党员,为了我们可爱的祖国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青春,甚至一切。他们是多么的可敬可佩,他们身上有着多么伟大的革命精神啊!敌人不仅用酷刑,甚至还用金钱和地位等方面的诱惑,可我们的共产党员怎么也不向敌人屈服?我最记得刘文学为了阻止地主偷集体的海椒,献出了年仅14岁的生命。

而如今的社会,在许许多多的人面前,金钱可以买走一切——亲情、友情、良知等。有些有钱的人看不起穷人,还经常欺负穷人,更加可气的是:明明是富人犯了法,可他们用钱买通了关系,就把罪赖到穷人的头上。我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是关于有钱人与穷人的——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女儿。

他们的生活很贫穷。有一次,村里的一户人家丢失了一头牛。一直在村口守着的那位大爷说是村里人干的,他没有看到有陌生人进入村子。

那天那对夫妻从田里刚刚忙完回家看见了整件事,那个小偷是村里的一户富人家的儿子。那对夫妻看见失牛那户人家的人很伤心,就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可是那个小偷却说:“怎么可能是我呢?大伙想一想,我们家这么富裕,我用得偷别人的牛吗?要我说呀,没准是他们夫妻偷的,在这儿找替死鬼呢!大家都知道全村他们家最穷了。

”村民们觉得有道理,都相信了那小偷的话……这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学着去做个有良知的人,学着去做个敢于面对勇于改过的人!学着去奉献,学着去保护自我!当我读到杨靖宇牺牲后,被日军割头剖腹,胃里全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我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现在有的人们,多么浪费粮食啊!垃圾箱里随处可见吃了一半的面包,吃剩的快餐,喝了少许的饮料等。还记得吗?诗人李白写过这样一首诗《悯农》,它的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

亲爱的同胞啊,别再把不喜欢吃的就倒了吧,多浪费啊!要知道,以前的人们想吃一粒米都艰难啊!别再浪费了!回望历史,那是英雄们的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钻研精神,拯救了我们这个可爱的祖国!展望未来,雄心壮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做社会的强者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