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晚报共成长900字

2024-06-2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新年伊始,在辞旧迎新的钟声里,我带着好奇顺利来到妈妈身边,给初为人母、稍显紧张的妈妈带来了更多的惊喜和安慰,当然幸福和快乐也同时眷顾了与我同日来到的十位兄弟姐妹,其中有一位因为思想成熟、对大千世界和人民生活了解较深、内心最为丰富的兄弟--《天中晚报》,尤其受到人们的更多的关爱和青睐。

2003年,《天中晚报》的叔叔阿姨们,在全市发出了寻找十位与《天中晚报》同龄的小朋友共渡晚报创刊三周年活动,妈妈立即为我报了名,没想到更幸运的是,很快得到回音,我们十位小朋友第一次相聚在一起,尽管人我们有男有女、有高有低,但在叔叔阿姨的努力下,我们有了一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晚报少年”。

2005年,我们再次相聚在天中晚报社,经过五年的发展壮大,《天中晚报》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国事、家事、天下事的导向标;生活中也成为了市民茶前饭后、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我们十位“晚报少年”在爸爸妈妈和报社叔叔阿姨的照顾和关心下,部分也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少先队员,在学校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教育和帮助。为让我学会与人与社会交流,妈妈鼓励我参加了出售十份《天中晚报》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克服心里的惧怕后,独立完成卖报任务的同时也收获了认识社会的第一桶金:通过动手动脑我树立了自信心,通过努力取得小小的成就感。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我努力、我成长、我快乐的道理。

2008年,我加入了《天中晚报》小记者培训班,正式成为《天中晚报》一名特邀小记者(小记者编号:0275)。在小记者培训班,我们认真学习了与记者相关的各种知识,同时也撑握了许多学习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第一篇小学生作文《乡村的秋天》在《天中晚报》上发表了,我当时非常高兴,也暗暗下了决心像妈妈一样当一名合格记者,现在还坚持写作文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开始养成的。 5月12日 ,是我们小朋友十分伤心的日子,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从电视、晚报上、广播里我们看到、了解到汶川小朋友的坚强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真为他们高兴。同学们都十分希望汶川的小朋友们能与我们一样早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读书。增长本领将来成为建设汶川的有用人才。在晚报的号召和学校的组织下,同学们纷纷捐款捐物,勇跃极了,我也捐出了小小储蓄罐里的全部零用钱,我们相信我们的爱心一定会传递给汶川的小朋友们,让晚报见证,他们与我们共成长的故事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