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积累 攀高峰800字

2024-06-1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语文要从拼音学起,数学要从数数字学起,目的都在于打好基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了好的根基,所学才能有成,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元末明初陶宗仪是江苏松江的一位乡村教师。《明史》上记载,他教学之暇耕耘农田,小憩的时候,每每把自己的治学心得和诗作、见闻写到伸手摘下的树叶上,然后把它们放进一口瓮里,满了,就埋在树下。10年过去了,装满树叶的瓮有了几十个。一天,他让学生把那些瓮都挖出来,再将树叶上的文字加以抄录整理成书,这就是长达30卷的《辍耕录》。

著书是一个艰苦的事情,但陶宗仪却在不知不沉中完成了30卷的著作。如果,我们也能把自己突然的灵感写下来,会不会也可集成一本书呢?

并非只有在国内才有这样的事例。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学识全是靠自修得来的。他经常把词典和书里的词句抄在小小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挂在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账上,甚至塞在镜子缝里,以便在刮脸、穿衣、睡觉前后都能随时看一看、记一记。他还把一些纸片放在衣兜里,出外参加音乐会、拜亲访友或散步时,抽出空闲的时间念一念。由于不断地记诵,他终于掌握了大量的词语,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虽然,杰克、伦敦的方法看起来有些笨拙,但世界上什么是不下笨功夫可以学到呢?

正是因为杰克、伦敦对于词语的大量积累,才使得他攀上文学这座高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贾兰坡,平时很注意积累资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的衣物和其他东西都丢失了,惟独装有周口店发掘记录资料的箱子一直携带在身边。几十年以后,这些资料成了他回顾周口店遗址发掘情况的重要依据。“文革”初期,他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资料被毁弃一空。1969年,他又重新开始积累,他的书架上有18本《泛读漫记》,就是从那时以来阅读报刊时作的笔记。那一行行工整苍劲的蝇头小楷,一幅幅比例精当的人体解剖图和动物骨骼画图,里面浸透着这位老科学家为攀登科学高峰付出的心血。

什么东西是你最珍贵的,这取决于你对人生的追求和目标。对贾兰坡而言,科学资料显然是最重要的,他长期孜孜不倦的搜集为我们留下宝贵的资料。

厚积而薄发,善积累,攀高峰!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