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瑜相逢(教师手记之630)1100字

2024-06-27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喜欢用“瑕不掩瑜”这个成语,因为它总让人感觉好的东西毕竟是好的,不是个别错误所能左右的,特别是用来评价人的话,既让人看到缺点,又不失赞美人的真情实意。当我们发现一些问题的时候,只要不是太严重,也总是瑕不掩瑜的大度精神给以宽容和谅解。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物,虽然他们可能犯了不少错误,但因为比之他们功绩而言,相对较轻,我们就原谅了他们;历史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件,虽然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对人类、对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还是将它们奉为好事的。试想,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像驰骋草原的成吉思汗,可谓杀人如麻,血债累累,但功大于过,被人顶礼膜拜;像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决策让人们痛不欲生,但他给苦难的中国带来了希望和光明,让人万世瞻仰;像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可谓阴险狡诈,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但其后的贞观之治,却又让当时的中国进入了强盛的时代,被后人所敬仰。  
  似乎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可以有错误,甚至大错误,只要还有相当的成就在,也同样是可以被他人认可的。即所谓的“瑕不掩瑜”。  
  但我在这个成语的后面又看到了另一个成语:瑜不掩瑕,让我感触良多。是啊,即使你有天高的功绩,如果你曾犯下过错,曾有过污点,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尽管过去的你并不能代表现在的你,错误也不可能是人想犯的,但它们却像白玉上的黑斑一般那么醒目刺眼。当人们在赞扬伟大的功勋的时候,不可能不会想到曾经的谬误。像竞选美国总统,人们可不只是关注你现在的表现和业绩,还要调查你从小到大的种种行为和思想,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可能是丧失机会的筹码。像中国那些落马的贪官,他们的功绩不可谓不大,他们的贪污数额也不可谓不小,甚至比之现在乡村镇县的芝麻小官的贪污量还要小得多,但就因为那么几点污点,却让他们东窗事发而不可收拾,如果按照功过相抵的原则的话,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还是有益于民、有益于国的。但我看就是因为“瑜不掩瑕”的缘故,让他们不能成为一块让人们信任的、有真正价值的美玉。  
  依此看来,瑕瑜相逢之时,也是人们优劣难断之时。比如,有些人胸怀韬略,足智多谋,被一些领导看重,却因一些个人问题,让人犯难,用与不用难以定夺;一些身陷囹囫的囚徒,虽遭人不屑,但因其有某一专长,则又欲被人启用,为国家效力;朋友之间,有重情义而无节制的,有言小慎微而言出必行的,都让人在取舍中徘徊。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看人看物都可以一分为二,这是辩证法的观点。但我想说,当我们在高谈“瑕不掩瑜”为一个人开脱责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瑜不掩瑕”,客观地面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做得更好。  
     
     
  (时2007-08-11)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