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逾城1600字

2025-0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一

  在城市无边的黑暗中,一切喧闹都仿佛暂停,尘埃落定,去迎接那接踵而来的盛大的欢沁。

  我打小就一直喜欢飘着片片雪花的晶莹、纯洁的天空。

  那样,整颗心都会随着雪花飘摇。

  我去过的城市并不多,因为身上沉重的负担,脚步只拘于扬城,这实在可惜。好的文学作品是需要体验过才能写出来的呢。我只有这样零碎的说着这些支离破碎的语言,也不知有谁能够倾听。

  二

  子夜之时,静心仰卧,对月独酌。斟酒对影,影中,嘴角的笑意已泛黄。

  回眸遥望——彼岸,灯火已阑珊。

  天边流云,华美而矜持。万物悄无声息,汩汩消融。

  窗外,一只?归鸟从枯老的梧桐树上飞快的掠起。

  枯黄的树叶簌簌腾空而起,纷飞着,纠缠着,宛若久别的情人,在黑暗中静静等待相遇。

  安静地回想着自己幼稚而可笑的一个个举动,其实一直都在表演给别人看。在时空的剧场里,我带着面具演戏,不,应该说人人都戴着面具演戏。我分不清敌我,分不清现实与梦境,分不清虚幻与实际,分不清爱恨情仇,分不清我是谁、他是谁、你是谁。

  三

  “夜半逾城”,这个名字三毛也用过。——我觉得那是一种灵魂的探索。

  我个人觉得她这篇所写的大段内容,太过现实化、独白化,尽管如此,我仍痴迷于她那一段在莫高窟窑洞内与菩萨的对话。这一段十分富有神韵,具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遥远,就像文字有了灵魂。

  ——“夕阳染红了一大片无边无际的沙漠。”

  这一支细腻而倔强的笔写出了这种很有一种古人边塞诗苍凉壮阔之美的句子,实为令人感叹。

  的确,苦海无边,何处才是尽头?

  我读着读着,仿佛所有仓促遮蔽的情感在那一刹那间倾泻,顿时莫名而来的悲哀,热泪盈眶。

  我相信——面对古老的敦煌,面对敦煌寂寥的夜,面对敦煌神圣的神,再高傲的人也会臣服于下、虔诚跪拜的。

  忆起余秋雨先生《莫高窟》中的文末语:我们都是飞天的后人。

  一语中鼎,使我顿生憬悟。

  我仅此而已的愿望——这些美好的记忆不要随着敦煌漫天的黄沙消失殆尽才好。

  文末,三毛提及《小王子》这本书,我认为,那是一种童真的孤单。

  四

  其实,我觉得,生命就应该开开心心、简简单单的活吧。可是红尘之中的人们——我们似乎都迷失了这个真谛。或许,我们都徘徊于自己画出的圈内,苦苦挣扎,无法解脱。

  天地之大,可是这小小的一个圈能够划清界限的?

  五

  逾城,是的,“城墙”是一定要越过的。

  在遥远的前方,不知是多远的地方,可也觉得它很近。

  那里,一阵阵悠扬、空灵、婉转的笛声直扣入我心扉,一声声击破我的冰心。这笛声一波三转,荡着尘埃的后尘,飘渺的前进,愈来愈进,扩散到风里,洒脱温柔却也含着不尽的哀婉与惆怅。我心想,吹笛人心中定是无尽的沧桑罢!我回头来看这作为背景的灰蒙蒙的城墙,可笑哉,我没有看见那一株斜逸出墙的红杏。于是,心中最后一点儿诗意被生生折断。

  ——古老的城墙,何时才能翻过。

  我在城外踽踽独行,心中是无限怀古伤今的惆怅之感,稚嫩的心布满了沧桑。

  回首间——月已中空。

  城外古庵钟鸣依旧。残破的庙宇中不时有声声木鱼的敲打声传来。

  那厚重回旋的钟声惊醒了呆滞的我,它提醒着我,此时已夜半。

  我知道,我绝望了,我知道自己是不可能越过那座城池,登上高楼凭栏望了。心中有墙,眼前有墙,脑海中却都是一个个迷惘的前方,又怎么能够放下一切,安静、微笑着逾城呢?

  冷月、古刹、旧城池;钟声、笛声、木鱼声。声声交织,物物相环。

  耳边的,清风明月,如同一种静默的昭示。

  我在慌乱中看见了自己,有了这样的一种自知之明,所以,我索性转过身,离开了那座空城。

  我忽然明白了什么似的,向着那一轮皓月笑了笑。

  我知道,不需一兵一卒,不需跋山涉水,不需兵荒马乱,不需狼烟烽火。

  ——我已经穿越千年,坐拥王城。

    扬州梅苑双语学校初二:最后的光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