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人的引领下800字

2024-06-2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这几天,我的思绪一直被两位老人牵动着,思维的成果大多是想要走进他们的生活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照着做下去。

  他们是侯德云德和王泽山两位老人,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为他们颁奖并合影留念。

  8号晚上,劳累了一天的我,躺在沙发上,一个画面映入了我的眼帘,一个老人走到了台上,习主席和他亲切的握手,他就是王泽山老人,接下来是侯云德老人,我打了一个立正,从沙发上站起来,仔细的观看着电视,这是新闻联播中国科学技术大会的直播现场。

  对两位老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于是脑子里就开始寻找他们的信息了。

  说句实在话,我对科学并不感兴趣,真正引起我兴趣的是呦呦老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后才觉得有意思,再就是邓稼先的研究原子弹和氢弹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才开始决出了科学对于我们是那么的有用,比我的教学工作有用多了,于是对科技人员就多了几分敬仰。

  我开始搜索网页,寻找两位老人的信息,从中知道候云德出生于1929年,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七年制,1962年被苏联医学科学院破格授予医学博士,回国后,从事工作60余年,是是中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

  王泽山出生于1935年,是中国火炸药的奠基人,即使此刻还工作在基地,和团队人员一起劳作着,因为他今年已经82岁了,那些后辈们亲切的称他为八零后,他的500万奖金,他要用于科研建设和对后辈的栽培,在此之前,他都关心着后辈的住房等生活问题。

  在全民大健康的时代,很多人因为劳累,疾病等原因离开了工作岗位,或者在其位也不尽其力了,他们都到了耄耋之年了,还工作在一线,成了年轻人的活字典和教科书,随时随地对年轻人进行技术指导,这是什么精神,这是献身科学的精神,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精神。

  我们正直中年,虽然身体有这样那样的疾病,我们要在治病的同时干好自己的工作,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做一个让人觉得还可以的人,虽然我们成不了什么家,连个匠也成不了,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也要活出普通人的价值来,不枉来世间走一遭。

  有着两位老人的引领,我们还找不到路吗?大胆的走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