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诚信(教师手记之72)1600字

2024-06-3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前两天,央视论坛讨论了一个高考的话题,有关榆社县教育的问题。2005年6月25日,山西高考成绩揭晓后,榆社县成绩大面积滑坡,与去年相比,考生人数多出近300人,但上线人数却减少了58人,为近年来最差的一次。这一问题立即成为该县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很多家长因此担忧、气愤和埋怨。 7月1日,榆社县委召开长达6个多小时的常委会。会议决定:当晚以常委会名义在县电视台发出公告,向全县人民道歉,同时宣布对榆社中学领导班子实行全员停职待岗。  
 
    对于这个现象,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对人民的负责,将教育放在了与国民生计同等重要的位置;有的认为政府不应该来出面道歉,这不是政府的职能,也不是政府的过错;有的认为这是他们的炒作之举,以辞其咎;有的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也有自己的看法,想表述一二。  
 
    政府对教育如此重视,自然是好事,政府能为此付诸行动,作出道歉和承诺更是快事,是老百姓的福,是当地学子的福。作为一个贫困县,家长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长,望子成龙是最大的心愿,走出贫穷是最大的祈盼。而出了这样大的滑坡,相关人员没有一个表示自然是说不过去的,至于政府出面倒是真成了新闻。之所以引起全国轰动,想必政府是不该为此事道歉的,想必教育是不应该放在这样重要的位置的,以前有些省市出现了各种灾荒,影响到国计民生了政府才要道歉,而今高考成绩不好而道歉,似乎给人不胜惊讶的感觉。  
 
    那道歉的用意何在?目的何在?自然是能让老百姓的骂声少一些,自己的良心过得去一些,对于将学校领导班子全员停职也是一种让人看看的举动吧。可能因为全县就指望这所学校能出人头地,把赌注都押在这上面了,现在出现这种情况,还不让人心惊吗?停职也是一种表示。不过,事后教育还是得有人搞,这些人的作用还是得发挥的,至于用年薪十万招聘校长也不一定是明智之举,只是说明重视罢了。想想真正的名校的校长,哪个会少于年薪十万的,谁稀罕呢?这样即使能找到一个敢于在事业上一显身手的校长的话,那么他能撑起这一片天吗?全县的教育都指望着这里,全国人民都看着呢。  
 
    教育的不平等,在这里更加彰显了,想想这样的学校和地方还在这样一搏,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享受教育的不平等,自然是可见一斑了。打牌子是需要的,但也不能拿全民的素质来做注吧。那位校长说得在理,中等教育不是为培养高考学生的,是为社会提供相应的人才的。  
 
    愿教育不再是一种形式。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