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病情日益告急,我们却不能做些什么。这一点,很多人为此烦心。其实,不用着急,绿色就在身边。
这颗吊兰是四年级时营地式春游的作业,拿到手时,它单薄极了,令人怜爱。它那细细的叶子从根部伸出,伸展,白色中缝的旁边是嫩嫩的新绿,像一条丝带镶在上面,几经波折,它在我家阳台安了家。由于教官特别叮嘱不要叫太多水,所以我一周雷打不动地教两次水。渐渐的,不只是心理作用起了作用,吊兰似乎长得更壮实了。
不久我为期终考试忙得焦头烂额,开始时的新鲜劲也逐渐淡去,便近乎自然地遗忘了它。再一次看到它时,正是初夏转盛,泥土干到四分五裂,与墙上地图无异,最大的缝隙足足有2毫米。
我的心不知被谁揪了一下,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应为我的无心而接受着烈日的拷打。我急忙拿水来浇灌而又记起这是浇水无益。无奈,只得等待。整整一个下午,我不停想着这件事,每想一次便心痛一次。只得到太阳西沉后,我才把对于吊兰来说的“圣水”撒在其上。在这烦闷的两个月里,我每天浇一次水,算是补偿。吊兰似乎恢复了元气,叶子间还冒出了豆芽一样的不明物体,也没在意。
暑假过后,浇水改为一天两次。过了一段时间,我惊奇地发现吊兰的“茎”(应该不是,但又不确定,思来想去,大概是类似营养输送管的东西)上面竟然吊着一个小吊兰!我但了大概半分钟,忽然想到营养可能不够。大概是知觉吧,我鬼使神差地举起了一斤多的花盆要看什么,结果发现了吊兰的根已经到达了透气孔。换盆既麻烦忧会伤及吊兰。于是,慎重考虑后决定把洗牛奶的水倒进花洒。吊兰似乎对这次的伙食改良很满意,一连长出来好几个吊兰。已无力栽培更多,又不忍见到小吊兰结束生命,我只得把它们留在它们母亲的怀抱里。
经过了这几次波折,当我再次见到草坪因人践踏而枯黄时,我的心也好像被他们踩疼了。你瞧!绿色已住进我心中!这就是绿色?没错。对于我们常人而言去戈壁滩植树是不怎么现实的,甚至在公园都显得不怎么可能。这怎么办?其实这都不要紧。我们只需做力所能及的:种一盆花,省一滴水,甚至是在废纸后打草稿。更重要的是领会大自然的力量:我们少踩一点草,多种一些树,自然就会报以勃勃生机;我们多留一些汗,多做些旋转,就能促使绿色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使林木公司少伐树多植树,使科学家更有动力开发绿色技术,使树木筑起新一道长城。
绿色不仅在我心中,还在现实中,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