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好多身边的同学抱怨:“唉,我妈逼我去补课。”“我妈逼我六点半起床。”几乎所有人的开头都是:“我妈逼我”。说起父亲,他们似乎在我们这一代孩子的成长中大多是出现得少之又少。自然而然,母亲承担起了管教孩子的责任。然而比起不太负责的父亲,母亲虽然伟大,很多时候却过于急切或是方法不对,这未必是件好事。
从小到大,我从未说过一句:“我妈逼我做什么。”我的母亲不认为孩子是逼出来的。在她的教育里,我看到了人性化,看到了因材施教,由此我总结了以下四点。
培养自律习惯
我小学前一直住在外婆家,外婆对我很溺爱,以至于我什么都不会。母亲开始接手管教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喝水自己倒,晚上自己睡,干好自己的事。”我立即明白了不是所有人都会纵容我。小学五年在母亲培养下,我学会了所有基本生活技能;除此之外,母亲每晚给我检查数学作业,先自查,再交由母亲检查,久而久之交到母亲手里的卷子错误很少,我也惊奇地发现第一遍做题的正确率提高了非常多。初中开始,母亲对我的严厉管教很少,由此也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尊重、自由和理解
大概从八年级开始,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我的逆反心理逐渐显露。在别的家长越管教越叛逆时,母亲跟我说:“我不会收你的手机,这是你的自由;我不会看你的手机,你也不能看我的,这是人和人的尊重。”不提学习,给我自由和尊重,我明白这是母亲相信我能调整好,也谅解叛逆期的我会有躁动不安的心情。当然,这也是基于母亲前期培养我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母亲给我的零花钱很宽裕,她也从不过问我花钱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因为我一直节俭的习惯让她很放心。不随便进我的房间不翻我的东西,尊重支持我的兴趣爱好,我感受到母亲已经不把我当小孩了,而像一个朋友那样相处。
及时的开导和沟通
我的脾气一直算是比较温和,但有时候气愤难过的情绪不是我能自我消化的。母亲每次都会先从感性角度出发,站在我这边支持我,等我不难过了不生气了,再理性地告诉我如何看待这些事情,或是委婉地指出我做的不对的地方。我和母亲很少吵架,我想这就是因为我们沟通非常多,有时候一个拥抱就可以换来和解。
“别人家的孩子”不存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比较虽然伤人,但更伤人的是比较的方式。一般家长会说:“你看某某某考了多少分,你怎么就考这点分?”而母亲是这么表述的:“你看某某某考了多少分挺厉害哦,向他学习哦。”同样的意思,前者是谴责,后者是鼓励建议,带来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管教孩子不是靠着“你必须”、“知道了吗”这些词去束缚限制,而是“加油”、“相信你”、“可以的”这些词去鼓励引导。母亲还善于发现我的优点,她发现我参与活动十分积极,不怯展现自己,与人相处融洽,还能把下决心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尽管学习成绩平平,母亲也从不批评我,补课不强制,她认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学习一样重要。
当然,母亲的教育方式仅仅限于我是这样的性格。对我,母亲展现的是时而温柔时而严厉的一面,而她作为医生,也会给年轻医生授课,展现的便是严厉却不失温柔的一面。成绩固然重要,但性格健全、思想健康才是一个人过得好的前提,希望父母和孩子相互多理解、多沟通,留下精彩美好的成长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