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转载)1800字

2025-01-2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虽然看过几遍,说来惭愧,只有刚发下来时我主动地、认真地学习了一遍,以后都是为了一些教研活动,才不得不重温相关的内容,最近又是因为类似的原因,再次研读新课标。每次阅读新课标,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新的体验,都会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同时也为平时的一些构思找到了理论依据,它用精炼的语言阐述着教育的真谛!每次匆忙学习的时候,我都暗下决心:等空闲时要好好地学习新课标!却总没有好好地寻找“空闲时间”,不得不感谢一次次的教研活动,压着我一次次地耐心苦读。  
  在这一次的课标学习中,有这样几段文字让我深受启发:  
  一、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并不是在学完相应的内容后所有学生都应马上达到,而是在本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目标,评价时应注意把握尺度。  
  九年义务教育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至3年级)、第二学段(4至6年级)、第三学段(7至9年级)。也就是说,课标有关每个学段的课程目标是针对整个学段的总体要求,在新授课上,甚至单元学习结束时,有部分学生可能达不到标准要求,这是正常的,作为教师和家长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能过于急躁,更不能因为学生的作业错误和测试成绩不理想,对学生失去耐心和信心,应当允许部分学生放慢步伐,逐步达标。  
  二、《标准》所列出的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材编写必须明确这些基本要求,不要任意拔高,以确保基本要求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各学校以及学生个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教材编写应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发展。……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还可以设置一些选学内容或阅读材料,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对于这段话,我的理解是,课标的要求只是学生学习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最低要求,是学习目标的“底线”,而不是“上限”!教师教学时,在保证每个学生达标的前提下,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当的拓展延伸。当然这里“拓展延伸”的不仅仅指知识的深度,更要考虑到知识的广度。  
  三、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要努力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所谓“应试教育”,顾名思义,也就是为考试服务的教育。在这种教育的大前提下,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试卷上的分数。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观念在不断的转变,可是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的心中或者说潜意识里,书面测试的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尺码。其实,我说话的时候根本没想到单元测试,而是因为这个孩子一段时间以来,在课堂上听课认真,积极思考,思维敏捷,学习热情非常高,而且在我看来,这比一次测试的成绩更重要,有了正确的、良好的学习过程,才能有好的学习成绩。  
  当然书面测试的成绩是评价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卷面可以直接看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但这不能作为对学生全面的评价,一个考满分的学生不一定就是一个非常优秀学生,一个考90分的学生同样可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学生的某些方面是无法用一张试卷来考核的。一个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接受挑战的学生,一个善于观察,积极思考,主动与小伙伴合作交流,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学生,才是一个有后劲,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小学教师学习新课标时,不能仅仅“光顾”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相关内容,忽略了第三学段的相关内容。第三学段是学生小学毕业后即将要进入的学段,与前两个学段的学习有很大的关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第一和第二学段的教学是为第三学段的学习作好准备,了解学生第三学段的学习目标,对我们来说非常必要!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